<新闻背景:2013.3.11铁路系统知情人士称,铁路投资、建设、运营三大集团以公司治理结构来分析,虽然各自为政,但未来将息息相关:投资集团主要负责给建设集团真金白银的输血,将以股权结构置换与后者合作,而建设集团与运营集团也将以其他方式实现合作>
所谓铁路市场化改革,不仅仅要关注票价的市场化,更应关注铁路运力和铁路公司内部制度市场化调整等深层次问题。
众所周知,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在我国,铁路运力面临巨大的供需缺口,而且,从个人消费角度来说,铁路运输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提升票价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的窘境。而且,近年来,高铁的大量投资运营,运力增加,与之相对的是由于票价过高,上座率不高,导致高铁运力资源的浪费严重,投入产出的严重缺口又导致了铁道部巨额亏损。
我认为,铁路运输改革应该首先是从铁道部内部运营体系与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开始,不断增加运力,并认为票价短期内(1-2年)不会有变化。
首先,铁道部的市场化改革要做好自身的制度建设,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取代原有的国企运作机制,同时又由于铁路交通运输属于公共产品,在调整时应兼顾其公共性。其次,调整运力,增加原有非高铁线路的客运能力,并维持票价长期不变,保证每个公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平等享受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权利。最后,合理规划布局高铁线路,向客运流量大、经济发达的重点地区倾斜;经济欠发达、相对不大的地区仍以增加原有线路的运力为主,不能盲目进行大批高铁投资建设。同时,高铁运营也可以借鉴航空运输价格体制,执行伸缩性票价体系,提高上座率,进而实现高铁运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解决我国铁路客运的严重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