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869 10
2007-08-27

对“乘数效应”不理解。

例如:政府购买增加1000,(假设边际消费指数是0.9),则收入增加1000,消费增加900,储蓄增加100。消费增加900,又导致收入再增加900,结果消费增加810,储蓄增加90............

但是,不是说储蓄等于投资吗?那么,收入增加1000,消费增加900,储蓄增加100。就相当于收入增加1000,消费增加900,投资增加100;也就相当于收入增加1000,支出增加1000?那乘数效应呢?

[em06][em06][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7 21:16:00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7 21:54:00

答非所问,同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7 22:20:00

就是IS曲线的那个方程

y=f(i(r),g,T)

dy/dg=政府支出乘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8 17:49:00
以下是引用sbns在2007-8-27 20:57:00的发言:例如:政府购买增加1000,(假设边际消费指数是0.9),则收入增加1000,消费增加900,储蓄增加100。消费增加900,又导致收入再增加900,结果消费增加810,储蓄增加90............但是,不是说储蓄等于投资吗?那么,收入增加1000,消费增加900,储蓄增加100。就相当于收入增加1000,消费增加900,投资增加100;也就相当于收入增加1000,支出增加1000?那乘数效应呢?

正是因为需要T+S=I+G(设只有三部门),才会有一轮又一轮的乘数效应。

首先,“乘数效应”的前提是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即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供给能自动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供给总有能力及时满足需求,这样,(均衡)国民收入事实上只决定于总需求的大小(需求处于“短边”)。此时,我们只考察总需求,就可知均衡国民收入。

其次,考虑乘数效应时,所有与国民收入无关(不显含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的变量都是外生变量。

一轮一轮的乘数效应可以由下式来表达:

Yt=C(Yt-1)+I+G

S(Yt)=Yt-C(Yt)-T

前式是本轮总需求,后式是本轮储蓄,Yt是本轮国民收入,Yt-1是上轮国民收入。

可知C(Yt)+S(Yt)+T=C(Yt-1)+I+G。由以上几式知,只要Yt<>Yt-1,则S+T<>I+G,Y就会变化;只有变化至Yt=Yt-1,才有S+T=I+G,Y才不变化。特别地,当Yt>Yt-1,有C(Yt)>C(Yt-1),于是S+T<I+G。

如果原先Yt=Yt-1且C(Yt)+S(Yt)+T=C(Yt-1)+I+G,那么,当G额外增加了一个量时,会破坏该等式,导致Yt<>Yt-1,Yt会不断变化。如果变化能实现Yt=Yt-1,就形成了新的等式。这一过程就是乘数效应。

虽然这里分解出了一轮又一轮,但在宏观分析,乘数效应一般认为是瞬时实现的。“轮次”分析只是一种理解,可能它带来的误会更多。所以,直接根据等式y=c(y)+i+g求解均衡收入y,可能理解上更便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8 18:04: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8 19:30:00
sungmoo 真是太感谢您了,感激涕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