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50 6
2013-03-12

以下摘自《统一经济学的视野》:

我在本书中一再强调说,客观性是经济科学存在的前提。也可以说,经济学的灵魂,就是经济学的客观性。离开了客观性,经济学就没有了科学性,就会变成诡辩和没有认识价值的道德偏见。

在此,我先提一个经济学假设: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财富的分配,和形成财富的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没有任何个体性的“贡献”上的关系。那么,这个假设,是一种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吗?或者更精确地讲,这个假设,是否反映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的主要事实呢?如果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财富的分配所依据的,和目前的教科书(包括马经和西经)所传授的“贡献论”,完全或基本不一致,那么,这个假设,就会转变成为一个经济理论史上具有重大革命性的科学发现。为此,我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财富初次分配的三个层次,即企业内的分配、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的分配和不同行业间的分配。我觉得,整体讲来,初次分配的贡献决定论(无论是马经还是西经),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客观经济存在的扭曲的乃至歪曲的反映,因而是错误的,至少其所谓的贡献主体论是错误的。

我认为,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并不能够等同于理性。因此,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我也是有保留的。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观点,就如同瞎子摸象,它属于片面性认识。如果把经济学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得出的结果必然是错误。我的理解是,人类的个体行为,除了受理性支配外,还受情感、本能、冲动及疯狂乃至群体暗示等各方面的影响;人类的群体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则会更加复杂。但是,如果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并进而认定,人的个体及其群体的行为没有规律性或规律性很少,甚至进而言之,经济学,因客观存在的行为主体的特殊性而不含有科学成分,那就更是我无法苟同的。

通常,有啥存在论,就有啥认识论;但是,“经济”这个客观存在,没有大家通常认为的那么神秘。同样,经济理论(包括价值论),需要那么奥秘的形而上学吗?我认为不需要。定义一百个概念,把虎画成猫,大致不错,而把虎画成犬,那就是歪曲。建议大学中经济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必须先念一年以上的与经济学方面相关的语言学和语义学课程,否则,没有这些必需的素养去读经济理论,要么会不知所云,要么会把“鬼”也当成一种客观存在了。

由此,我想起了我读研时给我授课的孟氧老师,他是一个勤劳和有智慧的长者。但他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认识的误区,把晚年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会场”的研究上,意图建立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统一体论。事实上,正如牛顿在晚年把精力放在证明上帝存在是误入歧途一样,我认为氧孟老师晚年的努力也是一种误入歧途。

就商品经济的存在论而论,我也想打个马克思曾用过的比方:市场经济好似有机体,个别企业好似细胞,而工人和资本家好似细胞壁和细胞核,而行业则是市场经济中的某一器官。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微观(企业)、中观(行业或地区)和宏观(国民经济整体)三个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我想,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处于任一层次的主体,比其它层次的主体,信息更完全,决策更不盲目。

对此,我有如下两点说明,以加以阐释:

第一,所谓企业投资的盲目性是有经济外在条件的。举个例子,比如说,两年前,一个企业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城市投资了一家医院,因有效需求不足,经营困难,这时候,从纯粹投资的角度看,这个投资是无利润的,对投资者是不利的。今年,政府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福利,这个投资因有效需求的改变而变得有利润了,而提前投资又使该项目处在非常有利位置。

第二,由于企业的专业性和规模的巨大,有时侯,它比行业协会和政府,对该投资方向的判断,可能更准确。比如说,微软公司在信息产业方面,可能比许多国家政府的认识更全面。

许多经济学者都聚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剧院里看电影,坐板凳看不见,站在板凳上就能看见了。如果大家都站在板凳上,是否就都能看到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少是不确定的。所以,有时侯,一个经济学理论,在微观上能够成立的,在宏观上就不一定成立。也就是说,朴素的经验的表达,决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真理。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中,有许多关于经济存在某一领域的值得一提的学术著作,比如说,贝克尔《家庭论》等,就值得一读,而且我也草草地看过。但我觉得,家庭需要经济支持,但主要不是靠经济来维持,如果用经济学上“理性人”的观点维系家庭,那是注定要失败的。

经济学还存在这样的一些存在论方面的困扰问题:

1,如果我们生活在计划经济社会或者封建社会,因为没有“交换”,就没有必要研究经济学吗?或者说,经济学,只是关于商品经济客观存在的学问吗?

2,就以商品经济为对象的经济学而论,经济学也主要不是研究个人之间的交换。对于个人之间的商品交换说来,价格的确具有偶然性,或者说,个人的主观性对交换和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经济学一旦研究一种商品交换的集合或者研究行业产品时,就会发现,决定商品交换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客观存在着的因素。而许多主观性的东西,因样本增加而失掉了重要性。但我们切记,个人的主观性对于商品交换是有影响的,尤其是理解一些特殊商品(如古玩)及特殊时期和特殊地点的商品的价格确定时,这一点就需要特别强调。

3,古典经济学家已经把分配纳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配是否应该是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纯粹是一个关于“经济”的存在论问题。一个美国经济学者可以把家庭和婚姻纳入经济学对象,其他人也似乎有理由把分配剔出经济学研究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13 10:26: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3 11:52:47
驴拉磨,把小麦磨成面粉,驴和面粉的生产,都是客观的,
但是说,因为你是这头驴的所有者,驴的贡献就被说成是你的贡献,
那是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3 17:24: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4 20:50:39
这种思想、这种逻辑是值得借鉴的!学习学习!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4 20:57:08
clm0600 发表于 2013-3-13 12:15
驴拉磨,把小麦磨成面粉,驴和面粉的生产,都是客观的,
但是说,因为你是这头驴的所有者,驴的贡献就 ...
小民基本赞成以上观点!补充一下,我认为这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关键驴这种生产要素是由人所有,驴友贡献,但这种贡献是由所有者支配的!如果驴的所有者不让它磨面粉,驴想通过劳动有所贡献也不行!况且,驴的贡献是有收益的——它的主人养活了它,并且它的贡献越大(越勤劳),主人对它越好,就吃的越好,生活的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