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757 3
2013-03-13
   SCOR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里的计划供应链的概念是:

计划供应链是开发与建立一个特定时间段,基于最长时间保护期的资源约束的供应链资源来满足供应链的需求。具体目标是:

(1)能力利用: 如何评估较紧缺的资源来产生一好的产品或服务,就必须要考虑内部生产能力,约束处理,直接人工的可用和关键材料的可用。
   (2)现金-现金周期: 要考虑库存的供应的天数+销售欠货的天数-材料的平均付款期。
   (3)累计供货/制造周期:累计外部和内部提前期来建立可发运的产品(如果从没有现有库存,没有零件在订和没有先前的预测的供货)。
   (4)对客户的需要日期的交货绩效:销售订单的交货按客户的需要日期的百分比。
   (5)需求/供应计划成本:考虑预测,生产成品或最终物料计划和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包括所有渠道协调需求/供应过程相关的成本。
   (6)完成率:在24小时内的接单到发货的百分比。
   (7)预测的精确度
   (8)库存供应天数:存货/(销售成本/365)
   (9)重排计划周期
   (10)资产回报
   (11)员工销售率
   (12)订单履行提前期:平均的客户签字到订单接受,订单录入完成,准备发运,客户接受安装完成的时间任务。
   (13)完美的订单履行:交货完成,所有物料按客户的要求日期,数量,安装无差错,配置确,无损坏。用客户的定义的发运文档资料,如装箱单据,运输单据,发票等。
   (14)生产的灵活性
   (15)供应链财务成本:付款发票,审计物理库存数,库存记帐,管理应收款。
   (16) 供应链响应时间
   (17)总供应链成本: 包括执行,管理,计划。
   (18)增值效率:增值/每员工=(产品收入-全部物料采购)/全部员工
   SCOR的供应链计划优化系统
   供应链计划优化系统包括4个活动:
   - 定义,优先, 合计的供应链需求。在定义的,优先的,合计的过程中,所有需求的资源都和生产服务的供应链在合适的层次,时区,间隔方面集成。销售预测是符合下面概念:销售预测的层次,时区。时间间隔。销售预测的层次是在公司层次的集中点,例如:公司预测,区域预测,产品系列预测,按地点的SKU预测。销售预测的时区必须符合计划的时区。如每年,1-5年,1-6月,天,周,每月。销售预测时间间隔要符合计划更新的频率。天,周,月,季。
   - 定义, 评估, 和合计的供应链资源在定义的,优先的,合计的过程中, 做为一个部分形成的整体,供应链所有的供应资源都需要在生产或服务的合适的层级,时区和间隔上增值。
   -平衡供应链的资源和供应链的需求。定义和评价需求和资源间的差别和不平衡的流程是为了决定怎样最好的解决差异,通过市场,价格,包装,仓存,货源计划或一些其他的行动,在互动的,协调的环境下,来优化服务,灵活性,成本,资产。开发时间段的行动过程的流程分配供应链的资源来满足供应链的需求。
   - 建立供应链计划,通过合适的时间定义(长期的,每年,月,周)计划时区和间隔,建立和行动的沟通过程。反映可预计的适用的供应链资源来满足供应链需求。
   供应链计划的最佳实践
   (1)根据需求信号瞬时改变重新设置产品和基于事件驱动供应链重计划。
   (2)所有职能部门和组织了解供需平衡的影响,包括销售,市场,生产管理,制造,客户,供应商,物料管理和产品开发。
   (3)有能力运行模拟整个供需流的平衡。达到”假如-什么”的供应链建模和可视化的系统。
   (4)所有供应链需求和资源,同时包括可用和承诺需求的资源在线可视化。
   (5)实时的再平衡整个供需流的能力从客户的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包括货源-制造-交货的资源和需求。
   (6)在业务流程的再造,再设置和连续的变化上,快速响应与灵活。
   (7)供应链必须设置为供应的灵活性应满足需求的变化的速度
   (8)供需流程高度集成从客户的数据到订单的接受,生产和供应请求。
   (9)平衡决策支持的工具
   (10)商务智能 (BI)。一个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是所有计划数据,业务规则,业务数据的来源。分析工具能够基于实际的数据进行维护和改善业务规则
   (11)合作规划,预测补充 (CPFR)。
  供应链计划系统和通信技术以及新定义的标准反映CPFR的模型和参与整个计划过程。
   (12)客户关系管理 (CRM)。提供客户管理和信息,通过所有渠道包括互联网和传统的销售服务渠道,在产品计划和交货过程中,管理客户所有的联系和沟通。
   (13)需求计划,需求流驱动:为整个供应链计划过程提供多重数据模型包括业务规则。算法使用业务规则驱动的计划引擎。
   现代供应链优化一般模型

目标函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约束条件:
   (1)供应链各个结点之间的物流平衡。
   (2)供应链各个生产结点内部的物流平衡。
   (3)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能力限制约束。
   (4)供应链内部不同生产工艺的能力限制。
   (5)库存限制约束。
   (6)能力扩充约束。
   (7)资金可用约束。
   (8)运输能力平衡约束。
   因为供应链是多供应商、多生产厂、多分销中心复杂的供应链;多原料、多组件、多产品、多运输方式复杂物流关系;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物流平衡关系复杂;供应链生产厂内部的投入产出(BOM)关系;供应链各服务设施布局,能力平衡和能力扩充;供应链各节点的库存能力与库存数量;供应链不同层级间使用不同运输工具的运输问题;供应链各环节的生产、运输的时滞。
   我们要全面考虑供应链上的物流平衡;要考虑各工艺设备和设施的能力平衡;要优化各级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要优化供应链间的运输方式;要提供重要资源的影子价格;要较强的辅助决策功能,需要寻找瓶颈、能力扩建、what-if分析等;要可考虑中、长期计划的动态模型;要模块化数据驱动模型,适用于制造型企业。
   其模型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生产厂的数量、地理分布、生产能力、工艺与产品种类;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价格、供应渠道、供应方式的选择;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市场需求的满足方式;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各级仓库的库存水平;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
   其模型的特征为:
   (1)设施配置:设施数量、种类、地理位置选择,多层级设施配置和技术选择;
   (2)能力匹配:供应商、工厂、运输、分销等环节的设施能力以及能力扩充问题;
   (3)物流关系:多种原料、中间和最终产品在多设施之间的物流关系;
   (4)库存优化:处理多级库存系统中的最大和安全库存;
   (5)随机因素:能处理供应链中的随机因素;
   (6)非线性因素:采购、生产、分销中的非线性关系,区别各种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
   (7)动态特性:可处理多时间周期;
   (8)客户服务:模型应能考虑客户满意度、最短的客户需求响应时间、按期交货比率等客户服务性功能指标;
   (9)优化准则:模型能适应多种优化准则,如最小成本、最大利润、或多目标优化准则;
   (10)跨国公司全球性供应链还应考虑以下特性:税务问题:不同国家的关税和税率、关税退税和减免政策;
   (11)汇率问题:不同国家之间资金流动的汇率问题,汇率波动影响,以及转移价格问题;
   (12)跨国物流问题:考虑跨国物流的特性,如较长的时间提前期,跨国的BOM关系等;
   (13)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本地化比例、补偿要求和政府补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3-1 14:37:1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3-1 14:37:16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3-1 14:37:2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