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96 2
2007-08-28
什么时候,一半学生不想进北大清华

今年上海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降下帷幕,录取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曾被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似乎已成为一条“康庄大道”。可考生、家长教师们的“高考焦虑症”并未缓解,犹过之而不及。(《解放日报》8月26日)

  上海的情况如此,全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大同小异。高录取率,为何难解“高考焦虑症”?个中原由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约有两种:第一,现在不少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之间,比的不再是录取率(升学率),而是优秀率。通俗地说,就是有多少学生考生了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名校,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对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关注的也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能否上好学校。重点中学的学生盯着名校,最起码要考上重点大学;普通中学的学生则一心“搏”本科。而如今的高三复读班里,真正的落榜生并不多,多的是“自动落榜”学生,备战一年,铆足劲儿想的是考好学校。第二,用人单位对是否毕业于名校,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章仁彪教授指出,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中,“从众”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DNA”,表现为从众的价值观、思维盲从主流等。在教育阶段,上重点大学、读热门专业成了全社会认同的成才“独木桥”。在就业阶段,本科学历、名校品牌等成为企业选人的“第一标准”,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看来,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杨福家院士在有关演讲中说,他认识一个美国学生,成绩够上哈佛,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据说欧美10%的烹饪专家出自那个学校。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哈佛大学与纽约服装学院同等重要,他们充分认知不同类型高校和教育的价值。

  什么时候中国有一半学生不想进北大、清华了,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改革和人才观念取得了突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8 11:01:00

谁说在美国哈佛和纽约服装学院的地位同等重要的? 别把少数人的想法就认为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在美国,很多学生可能会更加考虑到自己的实际. 毕竟你到了哈佛,YALE,MIT这样的学校,你不一定能够适应,习惯.我当初放弃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和金融双学位,对美国教育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大学最优秀的学科是什么)的 OFFER, 选择留在墨尔本大学. 就是因为有自己的考虑,而并不是觉得西北大学不好.

当然,你说有些人是宁肯去当烹饪专家不当律师,医生,管理人员,我不反对,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有多少.

你自己到美国企业里面看看,你会发现那些好的大学毕业生是怎么抢手的(当然有些冷门的专业没有办法),而那些差的大学学生差别又有多大.

学历,本科大学成为一个选人标准根本没有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8 11:19:00
同意楼上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也有自己的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