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217 11
2007-08-29

西方经济学模仿了自然科学的形式。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概括(理论)的体系,可以用来对任何环境变化的结果进行预测。经济科学通过一项理论或模式中合理地推断出假设而向前发展。这些假设是对现实世界中相互连结的关系的预测。那就是说,经济学家把他的或她的预测同现实世界提供的实际证据之间的联系程度加以检验。高度的联系肯定或证实了理论。联系程度低或者缺乏联系,说明理论上存在缺陷,要通过检验才能解决争论。而检验结果则积累起构成理论的一般规律。如果来自一个模式的预测证明比来自另一个模式的相应预测“更好”,那么前者就被暂时选中。总之,被选定的理论就是能最好地解释经济世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的理论。然而,实际情况却远远达不到这个理想。
经济学中成功的预测是极为困难的。失业、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等等突出了这种困难。可是经济学家们却对于他们预测的失败有着很大程度解释的办法。这是因为经济预测的性质是高度有条件的。经济预测中代表经济现实的数据均已“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为转移。这些条件使得自信的人在预测失败时找到遁词来自圆其说。

当一个模式一再地不能正确作出预测时,自然科学家就责备自己的模式,而经济学家则会责备假令不变得其他条件、数据或者具体的检验过程本身。

结果,对经济学家来说,假设很少是错误的,一般理论很少或者从来不会被否定。因此,经济学很容易免受批驳。由于经济学家以预测的准确性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所以对这种免受批驳的预测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自信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反对否定他们的假设呢?问题的中心在于典范的概念。经济学家一般都有他的总理论来指导自己对问题的选择,提供分析手段,提出对现实结构的总看法。这种总理论通常是他思想过程本身的一部分,因此几乎总是自动地反对他的某些特定假设在实践中受到否定。上面简要提到的那三种具体条件是经济学家很容易把否定他的假设内容视为无效,从而保护他的根本理论或典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30 07:45:00
以下是引用ailwuhen在2007-8-29 23:50:00的发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概括(理论)的体系,可以用来对任何环境变化的结果进行预测……

这是哪一派的“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30 07:47:00
以下是引用ailwuhen在2007-8-29 23:50:00的发言:……当一个模式一再地不能正确作出预测时,自然科学家就责备自己的模式,而经济学家则会责备假令不变得其他条件、数据或者具体的检验过程本身……

有何实际例证,说明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30 07:48:00
以下是引用ailwuhen在2007-8-29 23:50:00的发言:……这些假设是对现实世界中相互连结的关系的预测。那就是说,经济学家把他的或她的预测同现实世界提供的实际证据之间的联系程度加以检验。高度的联系肯定或证实了理论。联系程度低或者缺乏联系,说明理论上存在缺陷,要通过检验才能解决争论……

何为“高度的联系”,何为“联系程度低或者缺乏联系”?有没有具体的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30 07:51:00
以下是引用ailwuhen在2007-8-29 23:50:00的发言:……结果,对经济学家来说,假设很少是错误的,一般理论很少或者从来不会被否定。因此,经济学很容易免受批驳……

究竟是哪种“经济学”“很少或者从来不会被否定”?哪种“经济学”“很容易免受批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30 08:04:00
以下是引用ailwuhen在2007-8-29 23:50:00的发言:……当一个模式一再地不能正确作出预测时,自然科学家就责备自己的模式,而经济学家则会责备假令不变得其他条件、数据或者具体的检验过程本身……

当对天王星的预测不符合观测时,天文学家们有没有想过是牛顿定律错了?坚持牛顿定律正确的天文学家因而发现了海王星。当对海王星的预测不符合观测时,天文学家们有没有想过是牛顿定律错了?坚持牛顿定律正确的天文学家因而发现了冥王星。

然而,当人们发现,冥王星的质量太小,不足以引起海王星的被观测的“异动”,天文学家们有没有想过是牛顿定律错了?许多天文学家一再设想还有大质量未知天体影响海王星的运动。

水星的异动(请注意这是基于牛顿定律预测的异动,如果不基于某种已知理论,我们其实没有所谓异动的概念),曾让人们设想有一颗离太阳更近的大行星“火神星”。当然,至今为止的观测不符合牛顿定律的预测。

虽然相对论获得巨大成功,物理学家至今仍有人不愿意放弃“以太”吧?

这里当然不是要说,自然科学家与经济学家谁更“偏执”,而是说,不能“厚此薄彼”。可以肯定的是一点,谁如果不肯于接受批评(包括自我批评),谁的理论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就是说,没有发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