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234 4
2013-03-20
请教各位大牛:
正在看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由于基础知识缺失,有些地方看不懂。下面这段话中,“当出口商品中含有很大份额的(经过加工的)进口商品时,一个国家就能够几乎无限制地保持竞争力”,这句话的含义怎么理解?什么叫“出口商品中含有很大份额的(经过加工的)进口商品”?

原文如下:
    传统上认为,外汇市场的运动趋向于(货币供求的)均衡点,定值过高的汇率将刺激进口抑制出口,最后汇价将重新回到均衡水平。类似地,竞争能力的改善可以在汇率升高、贸易顺差下降和新均衡建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投机活动不可能扰乱均衡的趋势——假如投机商们正确地预见了未来,他们就促成了均衡;假如判断失误,他们自己会受到惩罚,虽然基本趋势可能会推迟,但终究是不可阻挡的。
    然而,1973 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的历史经验驳斥了这一观点,不是基本因素确定汇率倒是汇率找到了一条影响基本因素的途径。
      例如,坚挺的汇率抑制了通货膨胀,工资保持稳定,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当出口商品中含有很大份额的(经过加工的)进口商品时,一个国家就能够几乎无限制地保持竞争力,哪怕其货币持续稳定升值,德国在70 年代中的经济表现就是如此。  事实是,国内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循环作用的。一方的变化可能先于另一方,但是一方为因一方为果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他们是彼此影响、相互加强的。将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局面称为恶性循环,而将相反的情形称为良性循环,这样可能更为恰当。

谢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20 15:46:52
出口国进口低附加值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后出口,形成高附加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0 15:50:30
最近的例子就是光伏。中国从欧盟进口材料,自己生产光伏发电系统,再卖给欧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0 16:43:10
我感觉是这样的 这里索罗斯主要谈的是汇率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影响基本因素   这里出口商品的份额中含有相当大的(经过加工的)进口商品  是说国家通过从国外进口一些商品 而且经过自己的加工提高附加值之后 在出口出去  因为本国汇率制度坚挺 通胀率低 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本国通过低价进口外国商品经过技术之类的加工在出口出去 和其他的汇率制度不坚挺的相比具有成本优势~~所以可以保持竞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1 09:48:14
非常感谢各位,理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