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是一家国外律师所的华人律师.外表敦厚和善,外拙而内明,会让人忽然觉得律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呀,倒显得国内一些律师故作玲珑犀利状的小气了.
2000年,上海的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大小股东(一大两小)之间产生冲突,大股东利用对合资公司的控制实施了一系列侵害合资公司利益/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当时哈瑞代表外方股东,我代表其中一个中方股东,因为都是代表利益受损的小股东,故类似"孙刘结盟"的一个临时小同盟走到一起了,一同参与和大股东的谈判.
大股东派来和我们谈的是一个"狠角色"!一个很有名气的什么家,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上学的时候就有耳闻,似乎改革理论家还是经济学家什么的头衔,反正经常接受专访,后来搞了一个管理咨询公司.
我力所能及地向哈瑞介绍了这个人的背景信息,哈瑞只耸了一下肩:"他的时代过去了!".就胸有成竹,闪亮登场.
傲慢有时候是一种武器,这个什么家他们第一个回合就不屑一顾和居高临下,指责我们无理取闹,以宾主的座次给我们制造心里压力.一讲起来长篇大论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且洋洋得意.
我当时初涉这个领域,除了据理力争表白利害关系,努力把他的思路往回拽以外,还真拿这个老江湖没办法.
当谈得确实很难进展的时候,哈瑞可能是出于无奈也可能是泛坏,就表示:那好吧,把你的委托人叫来,最后把问题统一一下.
这个什么家以为阻击战成功,很高兴,就贸然地去安排"告别演出"了.
在大股东法定代表人没有来的时候,哈瑞扭头低声跟我说:一会人到齐了,从头谈,尽量用专业术语和操作性规定.
人到齐了,以为热热闹闹客套一下就送我们走呐.这时候哈瑞忽然显露出其另一面,义正言辞地把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事实和可能的法律后果,以及对方如此不理解我们谈判的良苦用心将会致使我们不得已采取的法律行动等意思,滔滔不绝一气呵成.我仅把我们掌握的对方私自利用合资企业的名义为自己担保去银行贷款/转移公司收益/以越权提高高管薪金和不当激励的方式侵吞企业分红等等,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换个角度一一讲给他们.尽量引用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信托责任理论等一些当时较新鲜的专业术语和法律技术性规范.
对方法定代表人出乎意料,那个什么家更是出乎意料,场面显得有点乱.法定代表人不时回头问那个什么家什么意思,那个什么家数次要打断哈瑞的讲话.
有意思的是他每次开口前都有一个口头语,比如当哈瑞讲着的时候,他插言:"哈瑞先生,说句不该说的话吧..."
哈瑞从自己发言中游离出来说:"对不起,不该说的话为什么要说?..."然后又回到他的话里了,
这个什么家产生了一次挫折感,慌不择路,又要张口,有意思的是他换了一个口头禅:
"哈瑞先生,不知道有句话该说不该说..."
哈瑞又不得不地从讲话中出来:"那你为什么不自己想清楚再说?...".
我知道,哈瑞是很残酷的.
他要通过把谈话内容引到专业领域,通过让这个老江湖在自己委托人面前的局促窘态增加其挫折感,撤掉其专家的幌子,彻底打垮他的自信心.本来紧张的这个什么家在哈瑞讲的专业问题方面已经感到委托人的信任开始动摇,这个压力够大;又在两个小口舌之争中张不开口,方寸肯定乱矣!
长话短说,这个什么家从此老实多了,但终究还是被他的委托人换掉.后来来了一个律师和一个会计师跟我们谈,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大股东设法保留外资企业资格,由其自己和他在国外的子公司收购了我们两家的股权,价格我们也算满意.
分手时,我问了哈瑞我一直不明白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他的时代过去了"?
哈瑞律师大概是这样说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是让普及改革是什么,让人们接受改革理论的时期,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这个时期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学法学领域产生的所谓学者所谓什么家只要能侃就行,都是粗旷型的知识,泛泛而谈的能力很高超,具体的操作层面不行,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无所谓对不对好不好.可现在社会发展了,信息量超大,社会分工很细了,需要的是专业人士,专家治国.就是这么个时代!
律师和会计师等等是专业人士,那些所谓经济学家不是专业人士,什么都懂但对错都无法验证,听他们侃的人少了,就出来给人家当顾问,因为没有科学精神的训练,打法缺乏技巧,很容易让他们力不从心.专业知识不够,不会计算敌我双方手中的牌的杀伤力,所以,牌怎么出都是错的.
所以,在公司谈判这个层面上跟我们斗,不行的呀.名声虽大,不足俱哉!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我想起来这句话了:)
从哈瑞律师这里学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