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683 9
2007-09-02
无差异曲线是否是一种很理想的假设?,一般书本解释的时候都会说,A,B两种物品,当取得一定数量的A物品和一定数量的B物品,和取得另一种数量的A物品和另一种数量的B物品的心理满意度相同时,就说这两点处于同一个无差异曲线上,但是人的心理反映一定是这样的吗?,比如说甲物品对某人心理上特别有纪念意义,不管增加多少乙物品都不能减少甲物品在某人心中的影响力,减少甲物品的数量讲使某人心理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差异曲线是否是一种太理想的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2 11:52:00

无差异曲线并不只是适用于两种物品,其实具有一般适用性,比如,A是需要考察的某种物品,B是消费者消费的其他物品,如果需求弹性不是很特殊,当A的数量很少的时候,B对A的替代性就会比较弱,反之相反。

另外,即使按照你的逻辑,对某种物品特别有纪念意义,这个时候,对该物品就具有不同的特殊的偏好,这一点与无差异曲线的假设前提是不符合的。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而且,偏好还有非饱和性,就是说,所有商品都是多比少好。

西方经济学进行无差异曲线假设的目的,是说明边际替代率递减,从而边际效用递减,从而导出需求曲线,即需求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 11:55:00
以下是引用glc300在2007-9-2 11:32:00的发言:……比如说甲物品对某人心理上特别有纪念意义,不管增加多少乙物品都不能减少甲物品在某人心中的影响力,减少甲物品的数量讲使某人心理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经济学上这叫作“不可替代商品”(不管增加多少乙物品都不能减少甲物品在某人心中的影响力),或者“替代刚性”,或者替代弹性为0。

你可以画一下此时的无差异曲线,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特别(极端)地,还有一种情况,即“完全可替代商品”,或者“完全替代弹性”,或者替代弹性无穷大。

你可以画一下,此时的无差异曲线是个什么样子。

参见CES效用或技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 12:27:00

我觉得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即便是你的那种个人偏好的例子依然可以适用。我们可以就价格来衡量,几个对相当有纪念意义的物品A但价格很低,和一堆(无限量)的物品B但价格很高。那么有一天让你放弃一个物品A来获得一堆物品B,我觉得就人性而言,不过是个数量上的不同罢了,而这个数量就是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5 19:31:22
无差异曲线是有一些假设的吧,它凸向原点,并不在所有情况都成立啊。我就想知道它做了什么假设,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4 22:38:53
当然一种理想的假设,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不同商品的效用可以相互替代;
当然假设不一定与事实相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