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82关于价格调整的外部性的逻辑是:
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平均物价水平略微降低==>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总需求进而总收入增加==>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结论是:一个企业的价格下降有利于经济中的其他企业.
而我对一个企业价格调整的第一反应是:
一个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平均物价水平略微降低==>实际工资上涨==>企业对劳动需求降低==>(在粘性工资模型下)产出下降. 结论是:一个企业的价格下降提高了经济中其它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利润,所以是负的外部性.(或者,叫"总供给的外部性")
另外,对同类企业而言,一个企业首先降低价格的话,一个合意的推理是其他同类企业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吧(尽管这对书上的逻辑并没有什么影响)
我的疑问是:
1,第二个逻辑和第一个比难道不是更合意的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如果是,那第一个逻辑的结论有问题吗?或者,作者仅仅是就"总需求"进行了抽取式论证,而完全忽略了其它方面?如果是的话,那仅就这一个方面就可以说"有利于经济中其它企业"吗?
2,"当存在这种总需求的外部性时,小菜单成本就会使价格有黏性"(P482倒数第一段第一句.人大出版社,第五版)是什么意思?难道当没有这种外部性时,小菜单成本就不会使价格有黏性了吗?而且,我对作者从整体上用"总需求的外部性"来证明菜单成本的重要性也不是很理解:只要能证明企业会因为区区一个小菜单成本就不进行价格调整不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吗,为什么还需要外部性这一步呢?
请同学帮忙解惑,不胜感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8 12:53: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