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审计师不但要在实质上保持独立,而且要在形式上也保持独立。”这是我刚刚加入安 达信时就受到的教育。但是,安达信现在遇到了诚信麻烦,恐怕这回很难靠自己的力量翻身 了。这次无非是安达信正好被揪了出来,其实五大会计行中谁都可能是下一个。同时,利害 冲突问题何止审计行业。 安达信事件充分显示出市场力量和全球化的效果。安达信共有85000名员工,去年营收 达到93亿美元。如果这样一个家底殷实、富有国际声誉的大公司,都有可能卷入一场事关自 己存亡的重大论争,那其它公司还怎么活? 在深入谈论这个话题之前,必须声明,我和安达信没有冤仇,没有利益冲突。我1993年 毕业后直接进入安达信,在那儿工作了足足7年。这7年中,我看着安达信稳步发展,逐渐超 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以积极进取和锐意创新闻名于业界。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还是 在2000年底离开了安达信。 那以后,我发现安达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上。首先是法院给了安达信狠 狠一槌子,严令其与安达信咨询分拆。这使得安达信不得不耗费巨资重新树立自己的品牌(从阿瑟·安达信到安达信),但几乎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安达信在法庭诉讼上花了太多时 间,对自己的名声没一点好处。其实对什么都没好处。 我怀念在安达信的7年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大家疯狂工作,疯狂玩耍,你有机会和这个行业中最聪明的人一起 工作,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可能就是你的客户。虽然我可能在一些过于琐碎的事务上耗费了 大量精力,而且可能还不讨好,但毕竟还有高工资来弥补。报酬很好,培训机会也很棒。 我头3年的职业生涯是在伦敦度过的。那时,我最担心怎么通过考试。我的本科专业是 中文和日语,看上去不太适合在会计行业里发展。但在中国,我们招人的时候是不在乎专业 的,反而对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感兴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通常被认 为具备了丰富专业知识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很难通过上岗前的培训考试。我想大概是因为 他们对课程太熟悉了,上课的时候一定心不在焉,等到快考试了,才发现临时抱佛脚已经来 不及了。顺便说一句,工程师们是通过率最高的。如果你在进入安达信的第一年就考试不及 格,就得马上走人。即使在第二和第三年,你也只允许失败一次。我们部门当时招了55个人 ,到第三年考试结束时,留下来的只有32个了。 对我来说,3年的培训就像是大学生活的延续,但有一点根本不同:我们是有工资的! 想想吧,一群刚毕业的学生,就算个个都有远大抱负,都想在3年培训结束后就拿到注册会 计师执照,然后在职场上一马平川,可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参加培训,顺便把简历写得 好看些。同时,你还不用承担太多责任,便有机会为日后大显身手做好准备。 培训结束后,很多人就离开了。我那时也有机会调去上海工作,为期两年,但我当时想 不好要不要去。不过,五大会计行在全球的网络之强,对谁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使我能把 学校学业和公司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后来我发现,如果我能做满这两年,我就是同一批进入 安达信的所有员工当中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个了。安达信在中国的名声无疑是最响亮的,反倒 是在伦敦,我们在营收上只排在五大会计行中的第3位。尽管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但还 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希望通过上市融得更多的海外资本,因此对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 的需求不减反增。多数国内客户和大学毕业生在五大会计行中更倾向于选择安达信,尽管其 它几家也从未被落下很远。我在自己的书里用了acid test (决定性考试)一词,来表示通过 面试后愿意到安达信工作的毕业生占所有通过面试毕业生的比例。如果我们假设最好的毕业 生有可能同时被五大会计行录取,那么这个统计数据就能显示出在毕业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 会计师事务所是哪家。 谁都可能是下一个 毫无疑问,安达信现在遇到了麻烦。有人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市场的力量,或者 说验证了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在商业世界中的正确性。“安达信一直以来就以积极扩张 闻名,”另一家五大会计行在中国的一位合伙人说,“这可以理解为,‘按管理层的旨意做 事’,而不要理会股东的要求。从长远来看,他们肯定会出事的。”当然,对一家现在远离 公众视线而相对安全的事务所来说,这样说说是很容易的。 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五大会计行在拓展新业务和承担风险的关系上一直如履薄冰,像 在走钢丝。这次无非是安达信正好被揪了出来,其实五大会计行中的任何一家都有这样的可 能。我想,其它几家五大会计行的合伙人现在一定在发疯似地重新检查所有与客户签订的服 务合同,一旦有任何可能的苗头涉及到“利益冲突”这几个字眼,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撤 退。 “一个审计师不但要在实质上保持独立,而且要在形式上也保持独立。”这是我刚刚加 入安达信时就受到的教育。光自己保持中立还不行,还必须在公众的眼里也保持中立。原因 很简单: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一种主观意见,在股东眼里是公司账目公平公正的保障。公 司管理层推荐审计师,股东们审议通过。如果管理层有意从中做手脚,他会发现很难向股东 们作合理交待。而且,如果有例如“破坏审计文件”那样的事情发生,连司法部都会将你列 为刑事犯罪调查对象,管理层几乎不可能做什么手脚。 眼下,安达信在全球一些最重要的客户纷纷离去,这是对安达信的重大打击。这些客户 包括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默克公司(Merck)、住房信贷公司以及德尔塔航空公司等已经和安 达信合作了30年之久的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像默克制药这样规模的公司所作出的选择是 有很大影响力的。随后离安达信而去的还包括著名运输公司联邦快递(FedEx),总部位于华 盛顿的雷格国民银行(Riggs National)以及花旗集团下第二大消费信贷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等。我敢肯定还会有更多。至于司法部进行的刑事调查,很有可能永远剥夺 安达信从事审计业务的资格。如果那样,就只能说拜拜了,撒由那拉。 其实在安然破产案爆发之前,中国的审计事务所就已经是众矢之的了。有几家国内的审 计事务所就是因为与客户公司管理层过于靠近,置股东利益于不顾而被吊销了从业执照。当 然,业务水平的低下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欧管理学院EMBA主任梁能教授评价说:“问 题的核心是诚信。” 目前,许多A股上市公司正因为做假账而接受调查,而他们的审计事务所也被怀疑有默 许和纵容举动。为此,证监会在去年年底作出规定,凡是申请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其财务报 表必须经由一家国内事务所和五大会计行中的一家共同审计方可。然而随着安达信黑幕在安 然事件中的曝光,到底要不要把五大会计行引入国内审计业务的争论又热了起来。也许证监 会的初衷是想借此提高国内事务所与五大会计行竞争的能力,但不可否认,证监会主要担心 的还是股东利益受到侵害,而国内事务所的业务能力又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害冲突何止审计行业 安然事件爆发后,安达信任命了一位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保罗(Paul Vlocker)负责危机 处理,试图把安达信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保罗在3月12日表示,最好的办法是把安达信 的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分拆。谢天谢地,他总算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不是太迟了呢 ?安达信在这件事情上的迟钝反应很让我吃惊,尤其是安达信向来以行动迅速著称。我本来 以为,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五大会计行的审计业务有可能与咨询业务发生利益上的冲 突时,安达信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看来这次不是这样。以前,大家都认为安达信咨询业务 被分拆出去(现在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叫埃森哲)是吃了大亏,但现在看来,埃森哲那帮人心 里不知道该多感谢证交会呢。 其它行业的专业人员可能现在正远远地看热闹,但利害冲突的问题可不仅仅局限于审计 行业,而是范围广得多。银行业在这个问题上就与审计业很相似。银行内部的分析员几乎从 不会给银行的大客户写出负面报告,而且经常在报告送投资方审查之前就已经在所谓的“中 国圈子”里传阅。我希望看到更多能提供研究报告的独立机构! 安达信现在面临无休止的法律诉讼,甚至有可能被刑事起诉,恐怕它这回很难靠自己的 力量翻身了。89年的历史呀,一转眼就烟消云散了。这件事对我的警示是很明显的,就是现 代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度决不能少,企业必须对自己的股东负责。无论安达信在美国最终怎 样,安达信在中国的员工应该坚信,还是有人需要他们的服务的,安达信中国是个好企业。 (本文作者胡润(RUPERT HOOGEWERF)系《福布斯全球杂志》中国地区调研员,曾供职于安达 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