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0.正负电荷与星系
2013.3.28
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电磁现象说明正负电荷可能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
电荷很小,正负电荷共存于统一体中可能使该统一体呈现电中性,并具有磁性,说明正负磁单极子可能就是正负电荷。
原子核外电子的存在说明正负电荷如影随形,却可以相对分开,核外电子的电荷量等于核内质子的电荷量,电子不过是一定级别的、比较普遍存在的电荷团聚体。
电子和电流的存在说明电荷有同性相聚的特点,电磁波的存在说明电荷可以受激发散,而光电转换说明光子不过是电荷存在的特殊形态。
如果我们将星球看作巨原子,星系的形成就不是偶然的现象,与正负电荷的分布和相互感应有关:如果银核主要携带正电荷(正物质),银河系的二级恒星就可能主要携带负电荷(反物质),而它们的行星又主要携带正电荷(正物质),行星的卫星又相反。银河系二级恒星的质量可能近似于银核中质子缺失的核外负电子的质量,二级星系中行星的质量可能近似于主星中质子缺失的核外正电子质量。星球内部的物质结构可能呈现离子态,离子状态可能是物质相变的必要条件之一,主星内部大量正负电荷的集体缺失可能是星系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文充满了假设和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推理,而科学正是从假设和推理开始的,我期待着更好的假设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