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大师和“国际学术会议”大师
--------周怀北
作者:Morya
为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004年12月,武大以百万年薪面向全球招聘国际软件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吸引海内外30多名优秀学者前来应征。历时近半年,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和面试,曾在美国学习工作12年的周怀北当选国际软件学院院长。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周怀北拒绝了百万年薪[3] [4] [5]:
“我来应聘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是真心想干一番事业,绝不是冲着百万年薪而来。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只享受学校特聘教授待遇,每月领1万元津贴。”
“百万年薪在我看来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我会争取有一天我创造的价值能与一百万相配甚至更多;办教育是综合系统的过程,靠的是一个团队,而非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周怀北如是说――――――――――
这种豪情壮语当时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报道[3] [4] [5] [6] [7] [8] [9] [10],一时之间,周怀北成为了焦点人物。
列位看官不禁要问,周怀北在国外到底混得怎样呢?既然拒绝武汉大学提供的百万年薪,那他回国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现在是办教育的时候了”
周怀北在国外到底混得怎样呢?我们来看看他的说辞[1]:
“我是2002年4月份选择回国创业的,……回国之前,我把房子和车子都卖掉了。我的夫人很抱怨,因为我当时在一个非常不错的公司工作,有很多股票,公司的很多人后来发了财。”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新语丝的网友的质疑[16.2] 是周怀北的简历里面写着:
“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的研究与开发。”
但做股票的人都会知道2000年大跌后这些公司的股票都是被死死套牢了,实在不明白周怀北说的 “我当时在一个非常不错的公司工作,有很多股票,公司的很多人后来发了财”是什么意思。
那么周怀北放弃国外“丰厚”的工作回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他的说法是[2]:
“第一,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强烈依恋;第二,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空间,蕴藏了很多机遇;第三,为祖国和养育我的国人做点什么,创造些价值是我人生的追求;第四,武汉大学以及省市ZF的诚挚邀请,还有武汉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打动了自己。”
周怀北在美国大公司里工作多年,回国后却选择了教书、带学生。他的理解是[4]:
“现在是办教育的时候了!”
“因为这可能影响一代甚至于几代人,由此推动整个国家的综合发展。”
他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从周怀北05年任院长到如今短短的6年时间内,他对中国的教育和学术的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手创办的美国科研出版社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例子!
二,周怀北的“学术成果”―――美国科研出版社
看官们又纳闷了:怎么美国科研出版社会和中国的学术有关系?呵呵,其实这个美国科研出版社确实是在美国注册的,但如果你查它网站的IP地址www.scirp.org的话,就会显示

哦!原来是挂羊头卖狗肉。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网站呢?让我领着大家去这个网站好好参观参观吧!
进去一看,哇,内容好丰富啊!原来有150多个英文杂志哦!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物质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医学,饮食,保健,心理学,教育学无所不包。名字也是响当当,例如什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Journal of ×××,World Journal of ××××。中国学者不是都希罕发国际论文吗,来投稿吧!不过发表要交钱!
要交钱?交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哦原来根据杂志不同,发一遍十页以内的要交300-500美元,超出之后一页加50美元。哇那折成人民币就是两三千元了啊。不过现在高校学生毕业,教师晋升不是不是都需要论文吗?尤其是这种国际的,更管用。贵就贵点吧,质量有保证就行。
那么质量到底如何呢?我们仔细看看,哦,原来最早的杂志也才四年,绝大部分的杂志(有100多个)都是在今年才办的,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居然冒出了一百多个“国际”英文杂志,真是神速啊!看来就算质量差一点,这个数量也是很喜人的啊!看到祖国的学术如此的突飞猛进,又能迅速地与“国际”接轨,笔者感动的热泪盈眶!
但是不对啊,一百多个杂志至少需要一千多个编委啊,这些人来自世界的几乎各个国家,印度,马来西亚,冰岛,阿根廷,斯洛伐克,尼日利亚,希腊,墨西哥……他们是如何找到这么多人呢?这个笔者就不知道了。但在国外一个论坛上 [14]一个学生表示他收到这个出版社的一封邀请函,说由于他对科学的卓越贡献,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主编Kuo-Chen Chou邀请他做编委…… 还是学生的他对此表示惊讶,这封信也被复制在这个论坛上。在另一个论坛上[15],许多国外学者纷纷表示,他们经常莫名其妙地收到来自这个出版社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当一些杂志的编委,甚至邀请同一个人担任好几个不同领域的杂志的编委,而这些领域他们完全不懂!笔者还注意到在这个出版社常常是一个人担任好几个杂志的主编或编委,最雷人的莫过于里面的一个名叫Bouzid Menaa 的法国人,他担任了美国科研出版社9个杂志的主编,4个杂志的编辑,真是强悍啊! 美国科研出版社和武汉大学似乎很有渊源,武大的许多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乃至前校长都是这个出版社的某些杂志的主编。
而且这个出版社似乎一开始就很喜欢剽窃,不是一篇一篇论文的剽窃,而是整期期刊的剽窃,以下是《自然》杂志去年的报道(经过科学网的编译)[11][12]:
“一家名为“科学研究出版”(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的机构近日发起两本新期刊——《现代物理学期刊》(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和《心理学》(Psychology)。但令人吃惊的是,网站上公布的这两本期刊的首期内容竟是拷贝自别的期刊。
《自然》调查发现,《现代物理学期刊》首期复制了英国《新物理学期刊》(New Journal of Physics)2000年发表过的论文。而《心理学》首期也包含了之前已在其他期刊发表过的论文。
“科学研究”(Scientific Research)网站的注册地是中国,据武汉大学周怀北(Huai-Bei Zhou)表示,他帮助“科学研究”运行学术期刊。他称该组织立足于美国,在中美两地运行,由一群朋友和同事建立,目的是促进学者间的交流,不过他拒绝透露这些人的名字,对于自己是否是其中之一也不置可否。但在一封电子邮件里,他称自己是“科学研究”的主席。
周怀北表示,这些“复制”论文是因张贴新期刊样刊而导致的错误,目前相关链接已经被删除。而且随着《自然》的调查,“科学研究”出版的其他期刊已经从编委会名单中删除一些科学家的名字,这些科学家表示他们之前并未同意担任编委。(科学网 梅进/编译)”
其实在09年的时候,国外就有学术网站披露过美国科研出版社类似的丑闻[13],这下脸丢大了!不过没关系,改就可以了嘛!那些表示他们之前并未同意担任编委的科学家嘛,名单删了,那些“复制”的论文嘛,也删了,呵呵!记住是复制,不是抄袭哦!
不过这些科学家的名单似乎没删干净,现在还有许多人对于自己名单出现在美国科研出版社里表示完全不知情。以下是匿名网友提供的和那些编委的通信,限于篇幅,我们只列举几封:



还有一些编辑表示,虽然他们同意某个杂志的编辑,但他们发现这些期刊的运行很不正规,根本不像是一个学术期刊,他们表示马上辞职!



更让人奇怪的是,有些编辑提出辞职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名字还被挂在网站上!我就不删!看你怎么着!

有网友戏称美国科研出版社为野鸡出版社,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另有网友揭露这个出版社所有的实体均在武汉,办公地点为武汉市岳家嘴春树里小区3栋15A,办公面积有500多个平米,据说为周怀北私人购买的房产[16.1]。在武汉的朋友们可以去了解一下。
今年国内又冒出一个中文期刊的出版社--汉斯出版社。资料 [17] 显示这个出版社和美国科研出版社是一伙的!看来这些野鸡很能繁殖啊!
看官们又要质疑了,你怎么知道这个野鸡出版社的老板是周怀北呢?在笔者看来,至少有四个证据显示这个老板正是周怀北
1, 《自然》杂志的报道 [12];
2, 新语丝网站上的检举材料 [16.1];
3,野鸡出版社最早办的两个杂志为Int'l J.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野鸡出版社网站上显示周怀北是第二个杂志的主编,现在不是第一个杂志的主编。但是,在以下链接显示之前这个杂志的主编也是周怀北;
http://www.scirp.org/imagesforemail/pdf/MIMO-sample-pages/Bio_of_Chief_Editors.pdf
http://journals.indexcopernicus.com/karta.php?action=masterlist&id=4630
4,第四个证据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
加微信,拉你入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