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权威经典”与“开创新的权威”——东方与西方】
东方人传统上,以注解传统的经典作为主要的文化传承方式;而西方人更喜欢重新著作自己的权威论典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权威经典——已经被一部分人普遍共识为所讲合理的言论。
形成权威以后,一定是已经具备了相当范围的普遍公信力的东西。
在权威的基础上,说明自己的观点,省去了很多麻烦,因为一些权威中已经现成的内容,可以直接引用,不必重复论证。在注解开始,其中一部分内容,就已经具备了认同者。比如:我们都相信《论语》的权威性,顶多会说是理解的不同,但不会针对理解的对象进行质疑,讨论只需要就如何解读进行讨论就足够了;而且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作为有共同理论基础的一类人看待对方。而且针对同一对象,总容易找到具有共同理解或类似理解的人。
但自著并形成权威,从一开始,就要自己开创公信力,它与注解权威的不同就是——解读的对象,需要说明,并且在讨论理解这个对象以前,需要先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在对象上,与其他人取得共识。这往往是从一个人单打独斗作为开端的。具备共同对象的人,虽然有,但需要沟通以后,才能知道是谁,有多少,在多大程度上相通。
共同对象取现成者与自创立者,举个例子:中国人都可以取“道”,一般来说,取这个共同对象,对象上,不会有太多争议,只是如何解释上,有争议;如果自己创立一个名词作为对象,那麻烦就稍大点,相对于现成的权威对象来说,在讨论理解以前,肯定会有更多人讨论很长时间如何取名的问题。
注解权威与自创权威,前者是懒人的聪明作法,但极容易导致惰性停滞;后者是一种勇气的作法,初期往往需要锋芒毕露,但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和持久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