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企业的决策是为两部分人左右的,一是所有者,二是内部人。
内部人对利润最大化并不那么关心,他们更关心企业存亡,因为这关系到失业与事业(高层人员)。德鲁克在考察通用汽车时,主要是和内部人攀谈(诸如斯隆),关于董事会,他似乎接触更少,所有这就牵扯到一个企业究竟是谁的问题,德鲁克崇尚日本模式,即内部人在公司占有相当地位,员工是不能随便开出的。设想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员工即股东,此时,他们将会超常地关心企业存亡,是超级风险厌恶者。企业不光是盈利职能,更是社会保障职能,企业破产,损失和利润没有函数关系。 德鲁克感觉到企业更关心存亡问题,严格来说,是企业的内部人更关心存亡问题。
那么再来分析所有者。企业在初期是企业家的企业,就算上市股份化,真正的企业家
并不把企业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事业的工具。力帆老总尹明善说过一句话“我还是那句话,民营企业不怕亏损,也不怕成本高,怕就怕没现钱。比如我一个140斤的人,少了五六斤肉照样能活,但人身体只有9斤的血,失了半斤就死了。” 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如果好活导致死亡,这就更加严重了。
以上分析仅从心里上入手,说明企业对存亡的看法。但问题远比我说的复杂。抛开所有感情因素,在数学上,我觉得新古典理论的确没有考虑企业破产的问题,在经典模型中,资产都是可以收回的,所以把资本价格看着R,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资本价格应该是个期望值,因为收不回来的话价格岂是R呢?抛开感情因素,关于存亡问题,我觉得这是可以数学化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5 20:37: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