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7-9-19 22:2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9-19 8:03:00的发言:

另外,风险态度似乎可以用效用函数的凸凹性来表现。

在 经济学中,风险态度就是用效用函数的凹凸性来表现的,严格区分于日常中对风险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22:3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9-19 8:03:00的发言:

这里先要区分一个概念:所讨论的博弈是“重复博弈”,还是“动态博弈”,两者的信息结构是不同的,策略的内容及表述形式也是不同的。

个人以为,主楼的命题本就不是“悖论”,而完全是一种文字游戏类的诨辞(只要还引入“首先”这样的字眼)。

另外,风险态度似乎可以用效用函数的凸凹性来表现。

如果只考虑“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形,动态优化理论应该已经表述得很清晰了(包括时间偏好等因素)。

请sungmoo兄就这个问题从博弈的角度将重复博弈和动态博弈下的情形区分一下。

另外,完全竞争市场下,动态优化理论如何表述得很清楚?解开这个悖论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10:18:00
以下是引用白浪一帆在2007-9-19 22:24:00的发言: 在经济学中,风险态度就是用效用函数的凹凸性来表现的,严格区分于日常中对风险的理解。

在经济学中,“风险”与“风险态度”是有区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10:30:00
以下是引用白浪一帆在2007-9-19 22:38:00的发言:

请sungmoo兄就这个问题从博弈的角度将重复博弈和动态博弈下的情形区分一下。

另外,完全竞争市场下,动态优化理论如何表述得很清楚?解开这个悖论了吗?

其实做区分的,应该是楼主,而非本人。因为楼主提出了博弈的视角,因此,我想知道楼主指的是哪种博弈。

动态博弈与重复博弈的信息结构是不同的,策略的形式与内容也有所不同。

重复博弈的策略表述与讨论一般远比动态博弈复杂。

全生命期内的动态优化(当然是在既定约束下,约束常常表现为全规划期内的预算约束)自然默认了,当事人(这里的“人”当然可以是法人)要在全规划期内的“存活”(survial),这表现为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很可能主要表现为预算约束)。经济学的假设常常比秦始皇想的还远:无穷生命期内的优化。

“完全竞争”强调的是:规划中所考虑的大量常见变量(因素)是外生给定的,而参数的不同(比如时间偏好因素)将可能导致最优路径(行为模式)不同。

个人还是以为,其实,原主题本就不是“悖论”(特别是有了“首先”这样的字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10:34:00

中国有句古语:好死不如赖活着。同样有另句古语:舍生取义。这些未必是统计上的结论,更多的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差异或讨论,似乎也不能以“悖论”来描述。

其实,如果滑头一些,不如就讨论:企业的payoff是什么(如果“目标”一词已经引起混乱),无论怎样,我们总可以说,企业是想最大化自己的payof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21:29:00
sungmoo兄好功力,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6:55:00

长期以来,经济学关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定一直受到管理学者的质疑。管理学者认为现实生活中企业是无法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行动的。例如,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就认为因有限理性,企业决策时应遵循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巧妙的对这一假定作了合理辩护。他指出,企业在现实中是难以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自身的行动的,但不论企业按照什么样的原则行事,在长期生存竞争的筛选下,那些不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行事的企业是无法生存下来的,而能够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那些行为因某种偶然性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企业,因此,既然结果如此,为研究方便,经济学不妨工具性的假定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由此看来,二者并无实质矛盾,只是两类学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角度不同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22:09:00

给个简单的解释,所谓确保生存和利润最大化就是事前ex-ante和事后ex-post之分,事前来看企业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纷繁复杂,当然也包括如何让企业正常运转下去,事后来看企业的决策都是最优的,所谓最优就是企业生存期的利润贴现和最大

还有就是聂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我想知道增加一个短期资金限制的约束条件就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7 21:43:00

利润最大化和生存哪一个是企业的终极目的?当然是生存。换个说法,现在有个做法,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比如说去贩毒),但却导致企业死亡,企业该做什么选择?企业当然要选择生存,而放弃利润最大化。

最大化利润的时候,企业都死了,还怎么在死之后继续去寻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利润最大化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是个假命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7 21:48: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5 14:12:00

我来说两句(兼顶贴):

1、经济学和管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2、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差别,本身不过反映了不完善市场的信息不足和风险偏好不一致;

3、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的区别同样在于对信息的了解和风险的判断;

4、小小的不同在于:

经济学把VNM效用函数看作已知的东西,而管理学则使用以方差为代表的经验研究。

这就导致了在判断的时候,经济学一语可决的事情,管理学需要斟酌再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5 20:33:00

我觉得企业的决策是为两部分人左右的,一是所有者,二是内部人。

内部人对利润最大化并不那么关心,他们更关心企业存亡,因为这关系到失业与事业(高层人员)。德鲁克在考察通用汽车时,主要是和内部人攀谈(诸如斯隆),关于董事会,他似乎接触更少,所有这就牵扯到一个企业究竟是谁的问题,德鲁克崇尚日本模式,即内部人在公司占有相当地位,员工是不能随便开出的。设想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员工即股东,此时,他们将会超常地关心企业存亡,是超级风险厌恶者。企业不光是盈利职能,更是社会保障职能,企业破产,损失和利润没有函数关系。   德鲁克感觉到企业更关心存亡问题,严格来说,是企业的内部人更关心存亡问题。

 

那么再来分析所有者。企业在初期是企业家的企业,就算上市股份化,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把企业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事业的工具。力帆老总尹明善说过一句话“我还是那句话,民营企业不怕亏损,也不怕成本高,怕就怕没现钱。比如我一个140斤的人,少了五六斤肉照样能活,但人身体只有9斤的血,失了半斤就死了。”    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如果好活导致死亡,这就更加严重了。

以上分析仅从心里上入手,说明企业对存亡的看法。但问题远比我说的复杂。抛开所有感情因素,在数学上,我觉得新古典理论的确没有考虑企业破产的问题,在经典模型中,资产都是可以收回的,所以把资本价格看着R,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资本价格应该是个期望值,因为收不回来的话价格岂是R呢?抛开感情因素,关于存亡问题,我觉得这是可以数学化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5 20:37: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1 23:29:12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门艺术。德鲁克首先是管理学家。
对企业而言,有开张,有倒闭,有赚钱,有赔钱,这是现实。
对单个企业而言,要成为百年老店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从实际考虑出发,生存是第一位的。要做到这种生存,不是所谓的利润最大化可以实现的,而取决于其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所以德鲁克说企业首先要生存。
再说利润最大化,这是经济学中对企业行为的假设,但是请注意从来没有人说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实际追寻的目标。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假设,在这个假设下,可以很好的解释市场中生存下来的企业行为,或者说能够很好生存的企业行为从结果上看一定是符合利润最大化的。
这里注意两点,第一经济学研究的是能够在市场上生存的企业,也就是说经济学对倒闭的企业并没有多少说法。如果说倒闭的企业没能做到利润最大化,或者说虽然做到利润最大化,但价格低于停业点,所以企业倒闭,这是套套逻辑,等于没说。而管理学在这里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企业会倒闭,企业需要做些什么来存活下去。
第二,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不同的内容,二者之间观点不同再正常不过了,是在没什么好争论的。经济学的假设只是进行推断的前提,与真实是什么无关,重点在于推论的结果是否和现实符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3 13:53:48
说的很有道理 这两个观点集合成一句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 23:32:46
6# gch2003 现在不是这个矛盾的问题!我们老师让辩论: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我是反方,大家都知道肯定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是我们反方要辩论必须要找突破口,我目前找到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有利润才能有资本承担社会责任~~~
我想请问我该怎么辩论?请速回答···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4 05:13:26
是要立足大局观,而不是单独从自身出发 来考虑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4 22:46:44
我们就事儿论事儿啊,我觉得马斯洛对人需求层次的分析理论,同样可以用在企业管理层面。 企业确保生存可以考虑对应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而利润最大化可能对应更上面几层的需求或者就是企业在特定时期的基本生理需求。因此德鲁克谈到的观点,需要在特定的PEST环境下,结合企业当时的战略发展重点,从系统论的角度,以平衡积分卡的管理思路展开详细分析才有实际意义。

比如说,我开了一个兰州拉面店,头几个月甚至1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先搭起平台、站稳脚跟,赔钱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的企业的目的是确保生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但是,我要是某省级供电企业的总经理,那我的目的是不是利润最大化呢? 我如果再摇身一变,变成现在的许继总经理,可以放心一直利润最大化了吗?

所以,我认为,二者是否矛盾,取决于特定的情景。 这就像一个天平,如果你发现利润最大化和生存这两个砝码都在一边儿的时候,另外一个托盘里面一定有别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8 12:41:47
肤浅理解,指教:
    1、显然,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确让人垂涎欲滴。新古典告诉我们,从长期来看,企业无法得到利润(超额)。所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应高是追求超额的那部分吧。如果真要是把这个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恐怕就是只能垂涎欲滴了。
    2、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将这个确定为企业目标,个人觉得也是恰当的。他就像无穷大,允许你幻想、允许你接近,就是不会让你去和他相拥。他就像牛郎织女一样,永远相思,但绝对不能结合。
    3、为什么会出现2所描述的情景。我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机会主义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利润最大化的直接阻力。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进行任何管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但是,管理实践中,这些成本和费用的不可测量让我们再很多时候的选择根部无暇顾及利润的最大化。现实的做法是,我们往往追求次优,甚至从长远战略的角度追求最不优的策略。利润最大化犹如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那样美丽、那样不现实!
    4、组织经济学把经济学和组织管理结合起来。公司行为理论认为企业不像一个效用最大化函数的黑箱,它是一个各方利益主体的结合体。这里充满了各主体之间的战斗和博弈,这让这个组织追求统一目标的可能性再一次成为美丽泡影。可以说,给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目标函数,各怀鬼胎。所以,博弈过程中,形成一个企业目标,考虑的是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兼顾,他似乎在很多时候背叛剥离了利润最大化目标。
    一言蔽之,利润最大化目标,一个无穷大的假设,你可以想象、垂涎,但是永远无法实现!生存当然是企业的首先,因为,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