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4644 0
2005-05-19

接下来本应是对《社会博弈及产权安排》的评述,但对其中数学形式的文字还原令我颇为踌躇。故先贴出以下文字,简述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哲学及经济思想史渊源,作为对汪丁丁第三组文章的铺垫。整理这一段思想史,令我意识到国人非但对制度的了解及理解均甚偏狭外,连经济思想及哲学传统都不甚了然。有必要更详细的重新梳理经济思想史的思想脉络,才得以清理纠正这几十年间教条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经济思想史及哲学史的蓄意曲解,这种蓄意曲解的后果除了思想奴役之外,便是唯心\唯物的哲学思想史划分法及马克思\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划分法,用一种简单的对\错标准将除所谓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外的各种哲学、经济思想归入一个阵列予以批判,严重的模糊了哲学史与经济思想史中思想的演化,从而导致受此种教育者不能理解人类重要的知识传统。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传统》

纯粹的理性主义认为世界的基本真理是自明的而不需要借助任何经验而得以被人类的理智所理解。(见《the Grolier Encyclopedia》)但这种考虑方式并非化初之民所有。

原初,农业兴起后,人类抑制现时的冲动而为将来储蓄食物、耕种土地时,理性以一种达尔文主义的方式,渐为文明人习得并表现为一种思考及行动的审慎。经济学上,这种深谋远虑被看成理性经济人实现跨时收益最大化的一种资源分配决策。文艺复兴后,“人”摆脱了先知启示的束缚而将自身存在置于起点地位,希腊哲学及基督教传统中的理性精神由此演化成哲学上的理性主义。

当经济学自亚当斯密手中,从其它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时,依旧刻着此种理性主义的烙印。与牛顿的物理学成为哲学理性主义最伟大的注解相对照的是,社会计划的彻底失败成为理性主义“致命的自负”最强烈的讽刺。而理想国原形之一的斯巴达国家于二十世纪演变成纳粹的军国主义,则以悲剧的形式演示了对人类理性设计及意志过度自信的可能结果。

市场经济的胜利,使自由市场成为取神而代之的一种新信仰。从瓦尔拉斯到Arrow-Debreu一般均衡,亚当斯密对市场“看不见的手”的猜想通过理性主义的数学形式化证明获得市场信仰的合理性依据。

考察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来源提醒我们,对人类理性和意志力的过度自信,有可能是危险的。对市场的过度信仰,同样可能也是危险的。分工的演进,有可能因专业化的锁定及个人知识的不可交流性最终导致个人丧失选择及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