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154 1
2007-09-07

呵呵,好久没有来了。

前一段时间工厂认证,睡觉是什么滋味都快忘记了!终于通过了认证白皮书,可以缓缓了!

今天在读一份经济类刊物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跨国企业是否能利用其采购成本低的优势使其在进入‘good-enough’的中国市场时获得成功”

我不知道是否会获得成功,但我对跨国企业的采购成本优势表示怀疑。

毕业至今,我先后在两家半导体的跨国公司工作(绝对行业一流所以可以排除其管理技术差的因素),作为一个工程人员,对于企业在设备和零部件的采购有所接触,从我最直观的感觉来说,跨国公司不但没有采购成本优势,反而是经常被当成冤大头被人宰杀。

列举第一家公司的一个事例:

当时公司有台“德国设备”——打引号是因为这是我见过的最粗糙的德国设备。因为零部件经常损坏所以出了不少的PO,对零件的价格也有所了解。大多数零件都是标准件,由第三方提供,但是价格往往高过于原厂的市场价。其中最离谱的是一个铜制“弹簧片”(其实就是一片1mm厚的铜片随便弯弯就成)居然要价16欧。当时我们就提出不如自己弄块铜片弯弯得了,公司的回应是“请严格按照设备购买合同,所有设备的零部件需要向设备供应商购买!”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一个车,铣,刨,磨各一台的小作坊,一旦接到了类似“跨国企业”的单子,利润可以翻N倍。(采购基本还吃不到回扣!)

这样的用钱方式,有没有牛人可以解释一下,跨国企业的采购成本优势到底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8 09:20:00
看你这么说我也不懂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