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完全性?”夫人瞪大眼睛。 “就是说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其结果是造成信息不对称。你们厂不管是提供给职工的、还是提供给银行的信息,都是故意制造的不完全信息。”夫人点点头。 “信息不完全就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知道信息共享吗?这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企业员工信息共享,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这么说来,我们厂领导真是捡芝麻丢西瓜啦。”夫人抢着说,“那信息不完全性又是如何同信用不彰挂起钩呢?” “如果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信用就无法得到保障。试想,你更愿意借钱给一个资产达一个亿的企业,还是一个资产仅剩一百元的企业?” “当然,是资产达一个亿的企业。” “但是,如果那个一百元资产的企业,作了一个资产达一个亿的帐目,而你由于信息不完全性,而无法辨别帐目的真伪,那还有信用可言吗?” “那有这样作假的,谁会信?” “中国股市上就有,红光实业上市时的作假,就有过之而无不及。骗得很多人血本无归。” “太可怕了,难怪你对炒股没有兴趣。”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会出现商品或货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这只能靠信用方法来调剂,以保证社会生产能够在较大的规模上顺利进行。可以说,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坑蒙拐骗搞不了市场经济。所以说,信用不彰,市场不兴。信用保证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利益共同体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贷款问题上我们厂与银行是利益共同体。”夫人插嘴。 “是。象股民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但目前在这种共同体之间还远未形成信息共享的有效机制,象你们厂向银行递交假报表、上市公司向股民公布假信息,这都是不讲信用造成的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提供这种信息能让对方做出错误决策,自己从中得利。这种行为从短期看也许自己能得些便宜,但从长期看,对对方、对自己、对双方的合作,乃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最近工会正在搞‘厂务公开’,代表职工向工厂要信息知晓权呢。可是职工热情并不高。” “这也难怪。工会在工厂的地位怎样,能真正具备推动、保障、监督厂务公开并追究厂务不公开的责任的能力吗?再说,厂务公开的主体是工厂领导层,领导层不先拿出一点实际行动来,职工将信将疑,说不定又是官样文章呢,哪来的热情?”博士生说。 “就是。领导做得怎么样,职工看得很清楚,公开不公开,差别并不大。再说,该提的意见大家早就提得不爱提了。”夫人摇摇头。
原作者:不详 来 源:思想者之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