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身还不够发达,无法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产业落差,也就无法产生互补性。目前,整个亚洲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并且甚至是全部同时处于这种中下游的位置,各国之间的产业竞争意义大于合作,这就意味着中国无法真正意义上成为亚洲地区领导国,至少难以使东南亚诸国心服口服。这得出重要的一点,就是亚洲就目前的情况看,很难以形成如欧洲般统一的市场。亚洲难以融为一体,这又与亚洲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的定位息息相关。 几年前,中国ZF曾开展意在打通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北部湾战略。然而,就是因为技术领域中国一直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落差,中国与东南亚仍旧保持了两条平行线般各自发展、各自谋生的一种尴尬关系,北部湾战略也只能就此进入搁置状态。
亚洲经济的重心转移,靠这种自我修复能力是不远远不够的。亚洲暂时还不具备未来作为经济领袖的技术基础。从目前来看,当前主打的具有未来型的技术,比如新能源领域、生物科技领域等等,还都是在亚洲之外。如果把日本算进来,亚洲地区会有一定的表现,但过去的经验证明,日本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并不强。这也就意味着,以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劳动力输出为主的国家,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依然扮演的是为西方国家打工的角色。打工仔可以富裕,然而却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领袖。从这一点来看,全球经济中心是否能够真正的东移,其关键是看这个地区能否在全球技术领域实现引领。中国自身的创新发展,更是肩负着重置由日本科技崛起带来的亚洲局势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亚洲崛起,则需要一个真正的亚洲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技术优势,重新将亚洲各个国家聚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