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对消费影响真有这么大吗? 明文彪
观察1—2月份的消费数据和物价数据,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从上至下的反腐倡廉行动。但反腐真有这么大的牵制作用吗?
“三公” 经费下降影响相对有限。2012年浙江省本级“三公”经费为7.4亿元,假设把省本级财政支出与全省财政支出的比例作为省级“三公”经费和全省“三公”经费的替代比例,计算得到2012年全省“三公”经费为71亿元,考虑地方低估的因素,预计全省“三公”经费在100亿元左右。今年浙江提出省级财政“三公”经费下降目标是3.7%,若把全省平均目标定为4%,则全省2013年 “三公”经费支出仅减少4亿元,这对全社会消费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预计拖累消费增长0.15个百分点左右。
“灰色消费”减少影响也较为有限。除了ZF自身的“三公”经费外,还有相当部分的“灰色消费”,这类消费由商人买单,不会体现为“三公”消费。从最近媒体报道的高级会所、高级礼品店门可罗雀看到,反腐似乎对这类消费影响较大。由于并不知道这类消费规模到底有多大,我们用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作一个估测。前2月,剔除闰年因素后的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增长8.6%,比去年回落1.3个百分点,这类消费占全部消费9%左右,假设其中用于“灰色消费”的部分占3%左右。则若2013年“灰色消费”增速比去年回落2个百分点,对全部消费增速的影响仅为0.6个百分点。若考虑反腐带来的替代作用,如高端消费品转向普通民众促销,这类消费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就更小了。
综合ZF消费和灰色消费减少两种效应,并考虑两种消费的相互交叉以及节后市场的逐步适应,预计反腐对今年全省消费增速的负面影响在0.6个百分点左右,对GDP增速的拖累在0.25个百分点左右。
原文参考http://james08014.blog.sohu.com/25970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