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R(企业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和Jame Champy提出的。从其诞生之初,关于它的争议就从未间断过,而实施后的高失败率,更是让很多企业在其面前踌躇不前。实施BPR的初衷是:为企业营造一个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良性空间,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然而最初理念的极端化与实际实施状况的冲突,导致了BPR在应用上产生很多误区。哈默博士1990年发表的论文《业务流程再造———不要自动化,而要推倒重来》,在后来经过专家实践证明,只是一种管理思想,而非可行的方法; 在实际运用当中过于简单,太片面了。
相当一部分咨询机构和管理顾问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把BPR当作了向顾客推行解决方案的“利器”,是企业重整业务、提升战略地位的制胜法宝,更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在其长期的推崇之下,令相关企业人士对BPR的认知产生误区,这个导向也致使企业对BPR期望过大。有人曾经统计过,70%的企业在实施BPR项目5年后宣布项目失败或者成败参半。“企业流程重组本质上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要改变现存的东西,包括习惯、地位、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利益分配。革命使很多东西变得不确定,而不确定会使人们变得焦虑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