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1951年 大连 陈赓夫妇与周恩来夫妇合影 父亲的猝然离去 陈赓的料事如神一直以来都被很多军事题材所提及,甚至还两次预言过自己的死亡,这都是陈知建后来听父亲的部下提及才了解的往事。第一次是渡江战役时期,陈赓曾对部下说他预感自己活不过60岁;第二次是在朝鲜战场期间,闲谈中忽然又再次提及此事。 果然,这位英勇善战一生所向无敌的共和国大将,去世时才仅仅58岁,为世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1961年3月16日那天,陈知建还记得上午要进行一个小测验,头天贪玩没复习的他正为考试头大时,父亲的秘书突然来对老师嘀咕几句然后叫上他马上走。全然不知情的知建乐呵呵地庆幸不用测验了,而且还可以马上见到父亲。秘书沉着脸:“别瞎乐,不是好事!你爸爸病重,你要马上去上海。”陈知建当时轻松地笑了:“我爸爸什么样的敌人没对付过,一个小心脏病对他来说不会有问题的。” 可一下飞机,接机的人立即给他发了个黑纱时,陈知建心里猛地一沉,才知道父亲真的出事了。静静躺在丁香花园的父亲安详得象是在午睡。妈妈对他说;“你摸摸你爸爸的心口还是热的。”知建把手放在父亲的胸口,微温尚存,他终于忍不住扑在爸爸身上嚎啕大哭起来。少将说当年自己怎么也不相信,身经百战的父亲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死了?父亲太年轻了,才58岁!说到这里少将的声音放低了许多,摇着头喃喃轻语:“就是不相信,怎么一个病就会要了他的命了呢?这个弯我一直没转过来,多少年都过去了,还是没能转过弯来啊。” 陈知建和夫人在家中四合院内近影 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打过仗 陈知建说和平时期的将军做得象纸上谈兵,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打过仗。在沈阳军区做了5年技术工作之后陈知建又回总参工作了9年。83年中央军委要改变军队中指挥员的知识结构,两百多名技术干部到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分配到野战部队,陈知建就是其中之一。那批学员还包括刘伯承之子刘太行和张云逸之子张光生等开国元勋的后代。 1984年10月,陈知建到陆军第40师报到,任师副参谋长兼代理团长。那时的他极其羡慕刘太行和张光生:“他们的爹活得长啊,有人指点他们,而我却没有了。” 陈知建找来那个最终导致父亲第三次大面积心肌梗塞的《作战经验总结》翻给我看,指着说:“他不是象一般人写作战经验写过去的这一战我是怎么怎么打的,而是从一个整体的国防建设,从军队建设这个角度来列的提纲,极有条理和逻辑性,思路也很先进,我佩服就佩服这个”。而二十多年前急于学习的陈知建看到这个全都是他当年最想知道但全都只是提纲的总结时,“我那时直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 G、小知建与爸爸妈妈 戎马世家,传奇家族 陈家是军人世家,四代行武。陈知建说这里面有民风的影响,也有家风的影响。就象他现在视父亲为大英雄一样,曾祖父也是父亲心目中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曾祖父号建威将军,青年从军,屡立战功,是湘军曾国荃军队的一员大将,曾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搏杀日本军。陈赓血液里从小便流淌的崇武传统,跟他祖母去世后祖父娶的第二任妻子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那位熊姓的传奇女子,从小精武艺擅骑射,十几岁时便成为替天行道的女侠,后来在建威将军的麾下做了一名女骑师并最终嫁入陈家。陈知建曾听家中长辈回忆,这位继曾祖母直到七十多岁还依然在院落里蹿梁越脊,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曾祖父晚年解甲归田,一生厮杀让他厌倦了战场的血腥,令子孙不得再去从军,一律从商或做官。可继曾祖母却依然偷偷地教年幼的陈赓习冷兵器学武操练。 由于不愿接受家里安排和一位富家小姐的婚事,陈赓14岁时偷偷跑到湘军招募处报了名,那一年他将学名陈庶康改成陈赓。林伯渠当年视察旧湘军时见到个头还没有手里枪高的陈赓,曾感叹道:“这么小的孩子也在这里当兵呀!”经历了四年南北军阀混战,陈赓开始对军阀战争产生了怀疑。他退出湘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自学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而后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接受正规军事教育。1926年又被组织送去苏联进行 “契卡”(秘密情报特工)特训,为后来任情报科科长的四年地下工作以及之后近百次战役奠定了坚固的军事战略基础。 到陈知建少将这一代,可谓是虎父无犬子。陈赓共有五个孩子,大哥陈知非任航天部门高级工程师,妹妹陈知进教授是解放军总医院的主任医师,其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将军。次子陈知建少将退休前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三子陈知庶少将是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四子陈知涯少将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陈赓将军倘若地下有知,也应该是对儿女们的成就含笑了。 现在陈知建的儿子也已是陆军上尉。哥哥陈知非古灵精怪的小孙子已五岁,大人们问他最崇拜的是谁?小男孩不假思索回答道:“周恩来,陈赓,还有郭靖!” F、小知建与父亲1951年摄于大连老虎滩 英雄儿女情 采访过程中摄影师正在院子里给陈将军照相,陈赓的长子陈知非的忽然到来让我们很高兴。陈知非是陈赓和第一任夫人王根英的孩子,而陈知建和弟弟妹妹是王根英牺牲四年后陈赓与第二任夫人傅涯所生。这两段战火纷飞的乱世儿女情曾让很多人为之唏嘘不已。 陈知建说:“哥哥从小的志愿是学画画。父亲一直没能在身边,他妈妈被国民党抓去坐牢之后哥哥和外婆相依为命,擦皮鞋,卖报纸,吃过不少苦。王根英妈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烈士,死得很惨烈。父亲和她是在上海地下工作时期恋爱并结婚的,他们在上海共同度过了最风雨飘摇的患难岁月。1939年,当时王根英是129师供给部指导员。当供给部从一个村子撤退时,她为了寻找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死在了敌人的机枪和刺刀下,年仅33岁。当时我父亲正在前线奋战,得知这个消息心情极其悲痛,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为此,父亲直到抗战末期才在组织的关心下与母亲结识。” 陈赓的第二位夫人傅涯现在已90岁高龄。陈知建说:“父亲去世后,她一个人把几个孩子培养大,很辛苦很不容易,但母亲却一直相当乐观而且执著。父亲逝世这么多年,母亲一直还住在父亲的这间老四合院里。”陈将军带我们参观四合院宅子里墙上那些字画,书案上是叠了半面墙高的陈将军练字的宣纸,墙上精裱的那些画作和题字,每每看到落款时总是象被震了一下子的感觉。近代叱咤风云历史人物的红章一个接一个在冬日明亮的阳光下印入眼帘,看得有一点点眼晕。傅涯奶奶的客厅里,陈赓将军的大副照片和当年他们的合影安安静静挂在那里,在这个朴素的四合院里,所感受到的幽深岁月里那怀念的情愫仿佛一直都依附在院落里墙壁的缝隙里,在墙上发黄的老照片中,在每一个宅院的角落里。逝去的旧日时光象是在这里被永远凝固住,而大将军的音容笑貌和伟岸身影仿佛依稀还在,一直完好地被保留在这个家中,依旧永远留在他的妻儿和所有人的心里。
| |
| H、陈赓与傅涯 | | | |
I、1931年王根英与儿子陈知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2 19:03: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