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弄清楚某个经济现象流行说法的来源,硬着头皮集中看了著名财经评论人士XXX、XXX、XX、XX(隐其名)一些网络上的言论和“散文”。估计做资本市场研究的会知道,操纵市场有一招就是利用媒介影响投资者信息、信心和判断,前些年赵XX用这一招A了不少钱,下场不怎么地。所以看看更“宏观”一点的经济观点也不算不务正业。这一看看出些感觉来了。隔行、外行硬充内行、评论内行,也许出于真诚,为了哗众取宠,制造了许多低于经济学常识的说法,举其大者:房地产刚性需求;农民土地流转解决房价问题;中国税负高居前列;基础设施投资过度;外汇储备不该投资美债;货币超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简直不胜枚举。如果都浸泡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中,能保证研究和建议不出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