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7-10-3 15:59:00的发言: 教师本就应该“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乃天经地仪,本非问题。
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须循师道,静下心来教书是当然的了。作为师者就应该甘愿为学问、为学生进行潜心研究,教书育人。教师是应该“敬畏”自己的职业的,即对职业有一颗敬、肃、谨之心,耐得住寂寞,也惟此,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高校似乎成了“名利场”,学校忙于搞管理量化、评比评选、形象打造;很多人忙于跑项目、拉关系、拿课题;教师们缺乏一个“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大环境与“自主”选择权。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并没有为之“保驾护航”功能,还不可能为之提供清纯的学、研环境,反倒是为那些利用做学术之名,实为谋取功利名碌的玩弄学术的人开启了绿灯,如此状况下,想“静心”和“潜心”也难。无疑,这是对做学术的亵渎,是学校功能的异化,要改变这一状态,应该从制度变革上着眼。
生存才能发展,为了学术可以抛弃家庭的责任和许多社会通俗,成为一个酸秀才最后得到什么?为什么现在媒体上没有"奉献"二字?是不是生活没有了这种内涵?面对他人非法所得,是不是也冒出一句"理所当然".不要说学校功能的异化,得追究政府的责任,没有经费保障,让学校主体自寻出路,也不怪学校多元化,复杂化,非理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4 1:09: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