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319 0
2013-04-19
奇瑞原先的多个品牌将归并到一个奇瑞品牌之下,主攻乘用车,其他诸如重工、农机、造船等非汽车业务,逐渐从奇瑞品牌剥离,并入“大奇瑞”的其他板块。通过“做减法”实现资源整合,最终带来奇瑞品牌溢价能力提升的加法效应。
  “奇瑞未来会在同一体系、同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差异需求打造不同的产品系列。”尹同跃表示,奇瑞自两年前实施战略转型以来,一直以“做好产品”、“做对产品”、“做精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奇瑞将在平台化和规模化的开发模式下精耕产品系列,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发轫于企业内部的深刻变化,正如奇瑞新LOGO上“循环椭圆”、“钻石状立体三角”符号所揭示的寓意:在周而复始地不懈追求中,奇瑞走过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一个专注技术和品质,依靠科学体系和国际标准流程实现战略转型的新阶段,以打造“钻石般”的品质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国际化征途追寻“中国梦”
  品牌和品质背后,永远是技术支撑。作为自主品牌中“技术崇拜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奇瑞研发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负责产品、技术和研发的陈安宁给出的答案是:国际化的流程、机制、组织架构和团队。
  国际化,是奇瑞成长历程中和自主创新一样重要的鲜明特征。在奇瑞企业新战略和新品牌形象发布仪式上,以陈安宁为首的奇瑞汽车国际化研发“梦之队”一亮相就引起现场观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掌声。这支11人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中,出现了Dr. K. Badenhausen、James Brian Hope、Hakan Saracoglu等好几张“洋面孔”,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曾供职于宝马、通用、福特的研发高层,在整车开发、外观设计、内饰工艺等方面为奇瑞注入了国际先进理念。
  通过一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共同实现汽车工业的“中国梦”,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自主品牌开放崛起、融入世界的生动写照。多年来,奇瑞整合全球智力资源,引进了大批海内外人才加盟,其中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外籍专家150余人,海外学成归来的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国内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600余人,还分别在都灵、墨尔本、东京等地设立研究院。
  无论是屡获国际设计大奖的奇瑞TX概念车,还是由奇瑞与以色列集团合资打造、在日内瓦车展上风头一时无二的“观致”汽车,都是奇瑞按照国际化研发体系和流程,创新合作方式,由国际化研发团队带领打造的精品佳作。面对有些人对合资合作中融入多元国际化元素是否会削弱自主品牌的担忧,奇瑞汽车常务副总、观致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谦表示:“我只知道在日内瓦车展上,所有人都认为观致是‘中国血统’,没有人会因为它和德国车一样的优良品质和它背后的国际化团队而否认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
  毫无疑问,奇瑞力争实现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企业的目标,不会是一个闭门创新的过程,而一定是一个坚持开放创新,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