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jie_yu 发表于 2013-4-21 13:24 
1.如果存在主观性,那就有可能不科学阿
2.你的货币流通量指的是什么? 已发行货币的总量? 如果是这个,那 ...
1.如果存在主观性,那就有可能不科学阿
2.你的货币流通量指的是什么? 已发行货币的总量? 如果是这个,那的确是可以确定的.
3.社会流通的商品及服务折合的社会劳动量怎么确定?
4.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这么计算出来的值也不是稳定的.不能作为砝码长期使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698065
我所说的主观性是指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设定为1元,其实你是可以作任意设定的。就象同一砝码你可以设定为1公斤,我也可以设定为10公斤。
货币流通量当然是发行量
至于流通商品和服务折合的社会劳动量可以通过平衡关系确定。
供给量×价格=需求量×价值
单位价值=总的社会劳动/供给量(生产量)*价值基准
如甲商品(劳务)供给量=8000,总的社会劳动量=16000小时
价值基准=1元/小时
需求量=10000
则单位价格=10000*16000小时/8000*1元/小时/8000=2.5元
单位价值=16000小时/8000*1元/小时=2元
至于所谓的值不稳定,不能作为砝码长期使用,是没有道理的。谁说砝码就稳定了。作为基准的砝码经常需要维护的。在没有统一度量衡前,张三的一斤与李四的一斤也不是完全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