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812 17
2007-09-16

这是本人多年思索所得,因为工作量繁重,知识面广,所以很想得到同仁的帮助。我先多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21:40: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6 22:35:00
新国富论提纲
谢永侠
穆勒早就说过这样几句话:“谁都知道致富是一回事,而有知识、勇敢或仁慈是另一回事。研究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富裕,和研究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自由、公正或在文学、艺术、军事、政治方面声名卓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把财富问题与其它社会问题分开进行研究是可能的”。本文即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经济学的,在此经济学被定义为研究如何增加财富的学问。(深层讨论可参考“为经济学正名”)
一 第一部分:在这前提下,如果要讨论如何致富,那么首先必须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 什么是财富,财富被定义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且稀缺的东西,作为财富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两种——商品与货币,一个是实体形式,一个是虚拟形式。一个是具体形式,一个是一般形式。(深层讨论可参考商品价值及其与劳动、价格的关系)
2 财富是如何衡量的,价值就是财富的最基本的量,任何财富的量都具有二重性,一是自然量,如1件,2个等等,但这些不足于反映财富的多少和大小,因此,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又发明了一种经济量——价值,即价值几何,如50元的东西、2两黄金换来的等等,因此,会计账簿上不仅需要记上自然数量,而关键的是还要登记上价值数量。
3 明确财富及其量的概念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是要明确如何才能够增加财富,因此,产出由此是必须明确的,本大纲的目的就是要讨论产出是如何决定的。
二 第二部分:强调的是产出的生产决定问题
财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点大概没有疑义,但如何才能生产出财富呢?
1 生产需要生产要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生产要素会得出不同观点的要素概念。有人从自然形式来理解,有人从资本理解,有人从主体需要来理解,总而言之,生产要素是生产的最基本条件。
2 具备了生产要素,就要看如何生产了,其实,它就是所有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这个问题是传统经济学讨论的重点,归纳起来就是这样几种:第一,原始生产方式,一般情况下都能够自给自足,没有过分困难的技术;第二,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方式,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化分工使生产效率大大的有了提高,这一点斯密和马克思都有过论述:“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第三,协作与组织生产方式,马克思说:“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恩格斯说:“有计划的组织要比自发的分工有力,实行社会化劳动的工厂所制造的产品,要比分散的生产者制造的便宜,个体生产在一个又一个部门中遭到失败,社会化的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了。”组织可以通过系统的管理,使人财物合理配置,产供销秩序、协调。人们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协作,而组织起来能够使协作更加稳定、协调。企业就是一个以组织为特征的社会化生产方式。
3 以上是静态的生产能力的表述,有人称之为生产力,它是以质量双重规定确定的,从量的方面考察,人们称之为规模,而从质的方面考察,人们称之为资源(要素)配置。综合起来说就是同规模配置最优的生产力最强大。而不能够单纯以规模论能力,它既不是规模递减,也不是递增,它往往存在一种初递增,达到最优后如果再继续扩大规模就可能会出现递减,它受劳动工具,生产对象,管理能力等等多方面因素所影响。
4 生产条件概括起来也可以称之为资本,广义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阶段,是为突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再人们更注重狭义的资本概念,因为狭义的资本是生产的全部客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况且,如果你有雄厚的资本,它不只能够购买生产资料,同样能够购买技术,管理,信息等等。因此,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
5 以上讨论的都是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问题。投入与产出则财富的生产效率一个明确的回答,是否生产了财富,看看这些分析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产出的的消费决定,其实就是研究财富只有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增殖,否则就会“摔碎”。因此,财富的生产只有在动态中才能实现。
1 现代化社会中所有的生产都是社会化的,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历来都是西方经济学家所明确追求的。 其实,他是在财富流通中发生的。流,是经济系统的动态表现,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无方向性,则无所谓流。他就是指商品从生产、交换、分配到消费的不可逆过程。通,是经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经济能够秩序地由生产到消费过程的描述。有通,就可能有不通,通是经济运行中的要求,是基本条件,不通则是经济运行中的障碍。因此,保证经济运行中的通是经济政策的关键。流通是统一的,没有不停地流,就不会有经济运行的通;同时,只有无阻滞的通,才能维持不断地流。
2 财富并不只是生产的,更重要的是满足消费的,没有消费,财富就无所谓财富,我们为社会生产多少财富,并不是生产多少自然数量的财富,而是满足了多少经济量的消费,我们如果只管生产,不管消费,那么,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生产出财富来。
3 产出决定规律已经明确地说明了这一问题,从曼得维尔到凯恩斯其实强调的都是这个问题。有效需求、购买力能够绝对地影响产出。
4 上面的消费显然是指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即人们所说的投资。研究消费就要明确投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从投资与消费、储蓄中全面把握生产的动态过程。贸易也是开放性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5 因此,研究人们的消费方式同时也就研究了经济的发展方式。消费拉动与供给推动的并不只是经济危机,勿庸置疑,收入与借贷消费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方式。
第四部分:产出的市场决定,经济在均衡中运行,无形中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给经济以致命的打击和破坏。
1 什么是市场的均衡,这一点人们似乎都明确,但并不完全明确,价格指数其实就是均衡的指示器。偏右则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下跌,经济低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经济呆滞。偏左则通货膨胀,显然要研究经济均衡,研究供需是完全必要的。
2 供给是如何决定的,
3 需求是如何决定的,
4 供给自造需求缺口,如何形成的,这是宏观经济的牛鼻子。
5 如何弥补这个缺口,如何弥补,则是宏观经济均衡的关键。
第五部分:产出的社会确定,
1 经济人与经济组织:大棒与胡萝卜,动力与压力
2 生产的外部性,持续发展的障碍,
3 文化、契约与制度,
4 产权、竞争与规则。
5 贸易与比较优势。
6 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部分:产出的最大化
1 目标1:平等与效率
2 目标2:就业与产出
3 目标3:均衡与发展
4 政策:计划、市场与混合经济
5 措施:财政与货币
第七部分:规范分析——劳动、财富与分配
1 劳动
2 稀缺
3 谁受益
4 合理吗
5 科学经济学与福利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9 21:42: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21:54:00
财富与经济财富--基本概念之一
谢永侠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是效用,这些效用的本体对于人们来说,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财富。它是世界上所有有形或无形东西的自然属性与人或社会的一种关系——有用性的总称。它不是指该物与人或社会的一切关系,它描述的只是该物对于人或社会来说具有效用这一关系的总称,而不是具体效用的名称。李嘉图等把财富定义为使用价值应该也是这个意义。也就是说,财富能够给人类提供效用,能够满足人类的肉体的或精神的需要,由此,财富又引申为能够提供人类效用的一切东西,如阳光、空气、自然资源、粮食、计算机、汽车等等,甚至包括清洁的环境,健康的身体,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或对人类不具有效用的我们不能称之为财富,比如噪音、病原体、环境污染等等。

人们在争论什么是财富的时候,主要是没有明确财富的本质,往往以特殊代替一般,或从狭义界定广义。

我们根据财富所能够满足的主体形式可以把财富分为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个人财富是指只有个人能够享用,而其它人无法享用的那部分财富,比如名誉、地位、子女,甚至自己的大脑、手足等等,这些财富只有个人能够应用,换人则财富的属性丧失;而另一部分财富则相反,对其它人也有同样的效用,它甚至可以超出民族、超出国界,如太阳能、空气、自然资源等等,无论谁需要时都可以用它来满足,这部分财富我们称之为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根据量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两种:一部分社会财富由于人们的需要较多,而社会上存在的较少,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人们称之为稀缺,如粮食、电视机等等。这部分相对于需要稀缺的东西人们称之为经济财富;而另一部分社会财富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是需则取之,甚至不需要人们付出任何努力,比如阳光、空气等,这部分财富我们可以称之为非经济财富。

经济学中常用的财富概念其实就是指经济财富——狭义的财富,以后凡无特殊说明的地方,所用财富概念均指经济财富。

很显然,经济财富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效用性、社会性、稀缺性。效用性是经济财富存在的基本属性,它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最直接的东西,它如果对人没有效用,人们就不需要它,它也就无法成为财富;社会性也是经济财富的关键属性,这是个体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区别标志,因为只有社会财富才具有社会一般性,才既能够满足他,也能够满足我;稀缺是经济财富区别于非经济财富的唯一标志,不稀缺不足以成为经济财富,因为稀缺他才成为人们交易和竞争的对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2 21:31: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5 21:00:00
财富的量--二重性:自然量与经济量——基本概念之二
克拉克这样写道:“对于财富的全部研究其实毫无意义,除非有一种衡量财富的单位,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定量。”其实,我们从现实中可以充分看到,财富具有双重的量,即自然量,几吨、几件等等,同时也具有社会量——经济量,即价值多少,多少元,折合多少小麦等等。这一点罗宾斯早有说明:“经济统计使用两种计算单位,即实物单位与价值单位。人们要么是以‘重量加总’方法进行计算,要么是以估价方法进行计算,譬如,要么说若干吨煤,要么说若干货币煤。”
我们知道,贫富就是以人们拥有财富的多少来划分的,拥有的财富多被人们称之为富有,而没有可支配的财富则被认为是贫穷。那么,财富的多少以什么来界定呢?是以自然量来界定,谁拥有多少多少吨煤,还是谁拥有多少多少克黄金,或者说谁谁拥有多少多少件上衣呢?其实,这些都不是,而是谁拥有多少多少货币,多少多少货币其实就是财富的经济量。无论你拥有的是实物财富或虚拟财富货币,但他必须可以换算为一般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量其实就是财富的计量标准,财富的这种货币量就是人们所说的价值。
财富的自然量是经济量的存在基础,而经济量则是财富的本质。没有自然量,经济量就没有存在的基础,而没有经济量,则自然量则没有经济意义。自然量只不过是计算经济量的单位数量。克拉克所谓“财富的量通常用货币来表示……人们头脑中惯于以货币为价值标准的想法”,GDP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些,“它是我们给一个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总价值起的名称”。这种用货币或其它价值形式所表示的该财富的量即是财富的价值。无怪乎人们把货币称为价值尺度,货币就是人们用来衡量财富价值的工具或价值形式。
理论界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人们不是生产财富,而是生产价值,其实,是生产一定量的财富,人们的经济行为就是追求一定量的财富,人们究竟富裕否,关键看人们拥有的财富价值多少,而不是财富的自然量多少。平时我们总是把财富与价值混用,其实,价值是财富所值另一种财富的数量,现代多以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来表示。这一点,前人有较多的叙述:李嘉图所谓“其所能交换的任何另一种商品的量”;穆勒所说的“它所交换的其他物或物一般的量”;马歇尔则谓“在任何地点和时间用另一物来表现的,就是在那时那地能够得到的、并能与第一样东西交换的第二样东西的数量。因此,价值这个概念是相对的表示在某一地点和时间的两样东西之间的关系。”早期的重商主义者尼古拉斯·巴贯在《论商业》中,曾对价值的这种含义有过明确的说明:“市场是价值的最好的公断人;通过买卖双方的集合、商品的数量以及对商品的需要都知道得很清楚,商品能够卖得的价格恰等于这些商品的价值,照古典的说法,商品能卖出多大价钱,它就只能值多少。”们在说财富多少的时候,是在说财富的价值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4 23:09:00
请关注财富与价值关系的诸兄参考本贴并提出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5 00:07:00

    你写的内容我没有仔细看,只是水皮似略看了一下。

    我觉得你的论述主题不明确,人民致富的方式、方法并不清楚,又特别缺乏路径依赖。所以内容需要大大的改动为宜。

    靠生产来生产财富或以企业的组成方式,这些人们都知道,是常识。但人们只要拼命干,就能生产来财富吗?其实,说财富是生产来的,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人们就拼命生产就行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由于你对社会整个财富的产生理解上还在待提高,建议提高后,给人们的思想更能显直观、宜于理解、掌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