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几位同学的解释似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人民币需求增加其实是有两个结果,要么人民币升值,要么国际储备增加,因此用人民币需求增加去解释国际储备和升值压力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不妥。
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解释:
1、一个国家对外均衡及国际收支平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常帐户二是资本帐户,均衡状态下两个账户的余额之和应该为零,这就是由BP曲线定义的,贸易顺(逆)差应该等于资本逆(顺)差。比较好理解的是,你如果买东西钱不够,必须要借债来补;不太直观的是你如果卖的东西多了(大于你要买的东西,你挣的钱你必须借给别人。否则别人不够钱来买你的东西)。
2、国际储备增加(我想楼主说的外汇增加是这个意思吧),表明资本帐户盈余,那么为了保持平衡要求你的经常帐户必须是逆差。经常帐户要想恶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本币升值。
3、当然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降低利率,或者说投资回报,这样资本帐户就会恶化,也可以在人民币不升值的情况下缓解国际储备过高的问题。但是降低利率又会刺激投资,相当于提高了相对的投资回报率,因此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很难同时限制。这基本上就是米德冲突的一个方面。
4、前几天上课一个外教讲中国现在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双顺差。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克鲁格曼三元悖论早已指出的必然,既想汇率稳定,又想资本流动,当然货币政策独立性是不能放弃的,三者肯定不能兼得。而中国人就是喜欢挑战人伦,创造奇迹,人家明明告诉你了三者不可能兼得,中国人却非要三者兼得,结果现在弄得哪个都是半拉克济,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