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565 13
2007-09-17
<P align=left><br>       许多人都会比较注重教育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在班级课堂制上,教育者的质素提高要求是很大的,一般很难达到.要充分利用外界的多媒体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里本人把教育要求归纳为:直观-简化-精量-系统-娱乐-实践-认可.       <br>       直观,就是让人感知,形象生动,短刻领会.比如说简单的图文并茂,电视教学.       <br>       简化,就是把复杂过程简单化,具体化,许多过程在表达上通常是借助媒体来完成,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保持清晰思路.      <br>       精量,就是抓住要点,抓住事物特征,避免某些学习上的重复,形成思维定向和惰性.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br>       系统,就是让让师生在学习与传授过程中,明确其思路方向,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br>       娱乐,并非是态度问题,而是在于教材上的特点,保持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积极思考和参与.      <br>       实践,就是让学生成为练习的对象,在参与与讨论过程中,找到最佳途径.      <br>       认可,就是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认知,这就要从深层次去理解个人行为和社会要求.如何检验学习和教育的方法对错和利弊,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中加以完善.  </P>
<P align=left>   从以上表述可以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工程,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和物力及时间。单凭个体去完成其任务是艰巨的,比如直观,直观可以借助动态教育中的电视教学,也可以借助插图补充说明,由于教育一直是经费不足,落后地区的教育工作非常依赖老师来完成。也就是 提高教师质素填补其不足, 简单形式就是粉笔字和简笔画的基本功,大家细想就会发现其量已经增加,这凸现时间的局限性.如何补救其不足呢?个人觉得教育资源共享非常重要,通过现代媒介实现并不困难.比如说校园网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交流.</P>
<P align=left>  再说简化,相对而言,简化并不难,但是达到最优就很难了,由于信息不开放,个人的学术处于一定的自封状态,没有多层次的参考,教案上的思路已经形成惯性和惰性,简化的方式也变得古板,没有外界交流,特别是教材改革后,简化工作更加困难,参考书只是一种参考,参考价值一般体现不大.或许会有人说学校不是有个科室文研交流工作经验的地方吗?大家都知道,出来真正学术交流可能不大,会考虑世故和人际关系因素及成本问题.而网络却在这些因素里大大降低了风险和成本.</P>
<P align=left>  再说精量,如果大家去书店逛下就不难发现同级同科教材参考书的不同,练习题海也是目不暇接,究竟精量如何确定呢?有些同志会考虑宁滥勿缺,因为少量会引起学生家长的误会,他们需要的是量上的认可,当然精量他们也要,只是这种泛滥已经让我们偏远了初衷,特别是单元试卷的出题方向,难以捉摸,出自基础,而不是现阶段,这样一来学生难以获得成就感.而对知识产生了猜疑和厌倦.惧怕现在的素质教育和减负,减少的是不应该缺少的注解,多了的是所谓素质的筹码"应有尽有".</P>
<P align=left>  我不喜欢谈系统,这些通常是从头拉到脚,理顺关系,分析思路,但是不想也要去做,孩子离不开这唠叨,我一直盼望借助多媒体来完成我在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失的表述.相信许多同行也深有感触,多媒体的替代能实实在在为教师减轻工作量,要知道45分钟,媒体的介入能为老师争取更多的灵活时间.有系统才有深入,耐心啊.无价.</P>
<P align=left>  娱乐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因为在娱乐中学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娱乐也是情感交流非常强烈的.不单要充分体现教材的趣味性,还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学生的天性结合一起.学习要求严肃,那么一堂课应该在哪个阶段强调严肃哪个阶段强调娱乐呢?答案是没有统一的,希望哪位找到了告诉我.作个数据参考.</P>
<P align=left>  实践,简言之就是练习,我觉得练习不应该是命令式,而是在引起学生思考冲动的时候才适宜.只有学生有了思考的冲动,练习才是好开始,当然,如果整堂课学生都没有思考的冲动,我们的教学已经失败,好好想前面的因素.娱乐?系统?简化?直观?基础?课后的个人谈话式交流或全体同学的问卷式.相信会在细心思考后找到原因.</P>
<P align=left>  认可,就是看成绩,或许是考试成绩,或许是个人修养,或许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也或许是班级之间的荣誉感等等,认可是否就是等于考验学生的优劣,同时也是评估老师的业绩,相信人才是出自我们台下的每一位,取长补短.互相促进.</P>
<P align=left>  最后,感触的是如何让这几点结合为一个整体,需要集中的师资和财力,还要一个完善的沟通平台,只有如此,教育工作才真正达到减负和促进.个人不才,提出这些以便大家谈论.</P>
<P align=left>      (陋文初稿,逐步修改中)      <br>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8 18:25: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7 12:4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3:11:00

在短暂的45分钟里如何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领会呢?这里面需要上课之前的充分准备,可惜许多学校并没有相关的设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3:16:00
单凭老师的质素,往往是美中不足,力所不及.所以在教学中不单学会为学生减负,还要为教师减负,只要有明确的步骤和思路,就不能在教育过程中以表面的量替代内部的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3:28:00

个人看法补充两点:一是让全社会参与教材改革的讨论,教材才会得到更多认同,教材改革并非是教委的事情.

二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寄托,比如我们常说的精神胜利法.

学生厌学证明了教育过程出现了单向思维.

本人陋见,诚求批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4:25:00
其实我也很难做到,教育是件很累的事情,常常要去思考,容易大脑疲劳,这些话早就压抑在心里,利用早上的闲时发了下,竟然得到一个金币,感觉很意外,说真的,本人教育很失败,希望我的观点不会在课堂上误导大家.也希望各位各抒己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