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狂人 发表于 2013-4-22 08:34 
坛友chuwei100200:
张老师:
您好,中国现在主要的金融理论基本都是由西方引入,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是否 ...
同学您好!
首先我们要陈述两个事实:第一如同学所说,中国现在的主要金融理论基本都是由西方引入,这个观点基本是正确的。更确切地说,西方金融理论最迟在20世纪初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如果算上对银行等西方金融制度的介绍,则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之前),并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1949年至1978年,我们的金融理论是以苏联为圭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然,从地域上来看,这也算西方理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需要重新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开始在大学教育中开设货币银行学等课程,资本市场开放之后,西方前沿的投资理论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引入到国内,形成了今天的金融理论架构。
第二个事实是,在历史上,中国的货币理论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对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功能、货币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所用等认识都是十分先进的。货币数量论和货币管理政策更是古代中国货币理论与实践的精华,对西方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传统的经济思想已经通过这种曲折蜿蜒的方式注入到了现代金融理论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彭信威先生、陈志武教授等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的金融业始终是不发达的,从而金融理论与货币理论相比,也就缺乏可圈可点之处。
其次,一般而言,理论多分为道与器两个层面。我个人以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对于现代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道的层面上,比如赵靖先生归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三大教条为:重本抑末、贵义贱利、黜奢崇俭。最后一条“黜奢崇俭”是中国古代金融业不发达的思想意识原因,也是中国古代理财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扩张性信用模式有着不同的立场。在近几次的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体系受到的直接影响要远远地小于西方国家,除了我们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之外,中国人较高的储蓄倾向和偏保守的投资心态都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未来金融理论的发展,可能要更注重制度和文化因素的约束。这是中国传统的贡献所在。
从器的层面上看,如前所述,中国古代金融业并不十分发达,即使是后来显赫数百年的山西票号,也和古代金属货币制度有极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体系和货币制度不断受到外来冲击,票号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日渐消散,最终不敌西方现代银行制度。总体上来说,传统金融业恐怕很难有什么具体的做法可以供今天借鉴(晋商比较例外)。但是还要说明,进入20世纪之后,一批接受过西方金融观念熏陶甚至正规学术训练的中国人创立了相当数量的现代商业银行,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周作民的金城银行都是出色的代表,他们在各自的经营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智慧和有效的制度,很值得今天的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等机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