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中国产品质量
 最近,中国制造业遭遇了新的挫折——在销售有毒玩具、受污染宠物食品和化学物质超标的睡衣等事件后,美泰(Mattel)宣布第三次召回玩具。
 西方公司松垮的管理层必须为此承担部分责任,它们力求降低成本,位于长长的供应链的顶端,而供应链中的每个供应商都在与相邻的供应商相互挤压。随着圣诞旺季的临近,西方公司和中国究竟能采取哪些切实措施,真正管理好供应商呢?如果要确保标准就必须提高价格,那么激烈的竞争者将如何应对呢? 
  |     
   建议 咨询顾问 詹姆斯•艾伦(James Allen) 对跨国公司来说,教训是“当心——你得到的供应商安排往往是自己讨价还价的结果”,无论供应商是设在中国东莞、印度德里还是德国杜塞尔多夫。跨国公司需要寻求的安排是:供应商获得报偿不仅是因为它们拉低了成本,还因为它们促进了产品质量和创新。 贝恩咨询(Bain & Company)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价值链中能很好地解决责任问题的公司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首席执行官亲自承担责任,因为他或她将此视为公司价值观问题;二是确保在出现问题时,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有权去解决问题。 每位首席执行官都应该问自己:1)我是否为一线员工制定了均衡的衡量标准,还是他们偏爱成本管理?(我最近做了哪些事来奖赏举报质量问题的人?);2)我是否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单向供应商,因为我在成本上拼命压榨它们,而不是与它们建立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长期而言,建立最佳关系的基础是互利预期,而不是检查。 作者是贝恩咨询合伙人 公关 罗伯特•戴伦施耐德(Robert Dilenschneider) 中国制造商制造的问题,也许会给这个国家留下几十年都难以消除的疮疤。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西方公司需要对问题的严重程度持完全坦率的态度,绝不隐瞒,然后清楚说明它们对中国供应商采取的毫不妥协的措施,以彻底消除问题。应该搞清楚:持续的不安全制造将对中国公司造成严重后果。 美国公司需要派检查员去评估制造业务的表现。如有必要,这个过程的成本将纳入价格之中。中国制造商还必须积极管好自己的工作场所。对于监管当局或西方制造商而言,无论监控产品和过程有多么困难,它们都别无选择。再有任何召回事件都会玷污它们的声誉,而且可能无法挽回。 作者是戴伦施耐德集团(Dilenschneider Group)董事长和创始人 学者 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 从低成本地区采购能够带来明显的好处,但也会让业务面临隐藏的风险。 管理人员应全面审核供应链(无论它有多长),以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然后解决这些弱点。尽管已经外包出去,但供应链仍然是你的责任,应当作为自己组织和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来对待。 当日产(Nissan)进入英国时,它在供应商处建立了永久的供应商发展团队,以确保供应链的方方面面都能符合自己的高标准。就全球采购来看,通过中介打交道,也许还不如直接与供应商合作。在质量保证计划方面与供应商合作会耗费大量管理时间,但可能有助于降低供应中断的风险。 要想将风险最小化,管理人员需要更为仔细地审视供应链。如果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作者是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营销及物流教授 高管 帕梅拉•勒普克(Pamela Lopker) 全球商业面临的严峻现实是,制造商必须持续提高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质量,以达到全球标准,否则就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好消息是,质量是可以提高的。精益技术让管理人员、工人和供应商能够更好地审视和控制供应链。它们还有助于应对从政治到金融等各种风险,以及自然灾害和网络攻击。 中小型生产商缺乏资源,无力部署与规模更大的对手相同的过程,但为了在全球销售产品,它们必须符合同样的要求和规定。解决方案是建立在开放标准、协同和自动化基础上的下一代精益制造业。 附加值和高效率生产正成为中国中小型生产商的核心目标。要想产生这些绩效,供应链过程必须保持活力和流动性。 作者是加州企业软件公司QAD总裁兼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