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125 3
2013-04-22
                中国式金融危机路线图         一方面因为中国缺乏透明度,一方面因为外界无法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在中国的政治过渡时期,外界对于来自北京消息的解读喜忧参半。
       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中国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个经济慢速扩张的新时代——外界对于中国的新认识在过去两天给全球市场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冲击,从商品到外汇无一例外。
       紧随一季度增速下跌而来的是外界对于中国的忧虑——担心一场金融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但只要对中国模式稍加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担忧至少在目前是杞人忧天。
       当我们想象一场典型金融危机的时候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原本稳固的金融体系在一夜之间灾难般的崩塌,民众的信任也在顷刻间消失。但在中国,似乎情况有所不同。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把金融危机分为三类。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2008年,危机始于原本坚如磐石的雷曼兄弟,当其他机构认为雷曼设计出来的一堆“聪明的”金融工具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资产支持时,挤兑潮就出现了。
       1997年,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经济危机,全球投资者对于某个国家失去了信心,于是纷纷将资金抽离,就像在泰国和韩国发生的那样。
        第三种形式的金融危机则是由公众对于金融机构的挤兑引起,最近一次发生在2007年的英国,当时的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成为英国金融界第一个次贷危机的受害者。
      但这三类传统的系统性金融危机都并不适用于中国。
      首先,中国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国有控股并且由ZF直接管理。因此雷曼式的崩盘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出现,因为即便出现了类似的危机,ZF也会为了避免崩盘而命令各个主要银行之间互相借贷来度过难关。
       至于国际投资者引发的危机,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让这类危机的萌芽都非常困难,同时即使资金持续流出,高达3.4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让北京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货币系统的稳定。
          至于第三种由于企业和个人挤兑引发的金融危机,可能性也因为资本管制和国有控股而大大降低。
         假如你突然对工商银行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你又怎么可能对同样是国有控股的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还抱有信心呢?
          如果我们认为金融危机是那种在短期内迅速打破原有经济秩序的时刻,那在中国恐怕不太可能发生。
        但是中国有可能发生另外一种形式的金融危机,就好象十多年前发生的那样。
       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传统的经济危机,国有金融机构在ZF的授意下不惜代价不断借新还旧,掩盖如山一般的不良贷款——这些贷款很多都是这是因为中国不惜一切代价预防一场传统型的金融危机。
      后果就是不良贷款率飙升到50%以上,出现了一大堆虽然保持贷款但对促进实体经济毫无作用的僵尸银行。
一些分析师提醒到类似的事件正在发生,伴随着2008年的经济危机,地方ZF和国家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同时发生的还有贷款规模的急速扩大。
       中国的信贷扩张数字显示为了推动不断降低的经济增速,仍然需要投入更多贷款——90年代后期的情景正在重新上演。
        结论是,很难看到中国金融体系出现灾难性的崩盘,但逐步恶化确实正在发生。
                                                                                                           


                                                                                                                     BWCHINESE:Judy Wa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22 11:12:09
温水煮青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18:30:08
根据你写的类容来看你,应该改名为——中国式信贷危机的发展途径(路径)等等的题目也许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