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265 11
2013-04-23
辩诬Ying的“连环抄袭案”——不懂数学、“不想回国”的Ying在制造论文抄袭冤案

  作者:刘祥官、陈军杰

  方舟子先生:

  我是被贵网站一封信诬告为“合作抄袭”的当事人刘祥官教授。我们(我本
人及我的浙大同事陈军杰老师)注意到《新语丝》网站4月3日发表了笔名为Ying
的一篇奇文:《一起严重的连环抄袭案》。

  在仔细阅读了该文涉及的3篇不同的数学模型研究论文后,作为数学家华罗
庚的学生,作为年逾古稀曾经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应用数学工作者,我必须严
肃地向你指出:这是一个不懂数学研究、站在“不想回国”立场上的人,无端制
造出来的一起骇人听闻的“论文连环抄袭冤案”。这是近年来发生的一起最严重
的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予以讨伐!本文尽量以科普的方式说明冤案的是非所在。

  任何一个稍懂数学研究工作规律的教育工作者都会懂得:数学科研中为了推
进和完善一项数学研究成果,针对同一个课题,多少数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不断地把研究成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广得到更具一般性
的结论,这是数学工作者的共识。以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1+1”问题为例,从
1919年到现在,全世界多少数学家投入了研究。……,1963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
明了“1+4”,接着1965年国外2位数学家证明了“1+3”,最终于1966年陈景润
独占鳌头,证明了“1+2”。迄今也没有人能够超越陈景润的成果水平。又如:
英国著名数学家Hardy等人写了一本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umbers,中国的华罗庚领导数论课题组也写了一本600多页的专著《数论导引》。
译成英文,两本书的名字可能完全一样。但是华罗庚的专著中包含了他本人的许
多创新研究成果,因此得到世界数学家们的好评。这些研究工作和论文著作,任
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指责数学家们互相“抄袭”。

  举出这两个例子在于向非数学专业的人士做科普说明:看一篇论文是否抄袭,
不能浮躁地只看论文的标题或摘要是否相似。一个负责任的学者要仔细阅读论文
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否有创新成果,看是否在原来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和进一
步的创新。

  现在我们再来看被Ying叫嚣为“连环抄袭案”的3篇论文(见附录一)。三
篇论文总体上都是研究SEIS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问题。但是,各篇论文的假设
条件,模型的出发点,所得到的模型公式,所推导出来的数学结果和定理及所用
的研究方法都各有不同之处。东北师大老师与国外华人(Li Michael Y,加拿大
Alberta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系。并不是Ying所写的美国Mississippi州立大学。)
合作的论文(下简称论文[A]),其研究的核心从数学模型角度可以概括为一句
话,即“传染方式是以双线性传染率的模式”(the bilinear mass-action
form)。而浙江大学老师的论文概括为一句话是“研究了潜伏期中带有传染力的
以及带有依赖于变化总人口接触率的SEIS传染病模型”(下简称论文[B])。论
文[B]中提出的模型方程组是论文[A]中模型方程组的拓展(见附录2)。当论文[B]
中的一个参数和一个函数分别设定为0和CN时,其微分方程组(1)即演变为论文
[A]的微分方程组(1),而它是论文[A]的主要研究对象。概言之,论文[A]的数
学模型是论文[B]数学模型的特例;而且论文[B]的主要结果除全面推广论文[A]
的核心结果外,还改进了其他参考文献的结果。相关细节见原文,不再赘述。需
要说明的是,浙江大学老师在研究论文中明确列出参考文献[6]即为论文[A]。

  再看看西安交大老师写的论文[C],他们的参考文献[4]即为论文[B]。客观
地说,论文[C]对论文[B]的研究结果做了更进一步的推广,即研究了“潜伏期与
染病期都具有传染力并且具有不同饱和接触率的SEIS传染病模型”,其使用的数
学方法和推导途径也显然不同。

  综合以上简述,任何懂数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都可以得到结论:这3篇论文各
自从不同的角度对SEIS传染病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论文[B]和论
文[C]有其独到创新之处,即在模型中考虑了传染病潜伏期的传染率。2003年中
国全民抗击非典(SARS),当时全国非典染病者达7747人,死亡829人(数据出
自2009年5月6日《环球时报》,我们当时研究SARS传播规律的Logistic数学模型
得到的预测结果与此相近)。SARS是一种潜伏期也会传染的烈性传染病。没有经
历过这一灾难的外国人无法理解论文[B]和论文[C]为什么要考虑潜伏期的传染率
问题。论文[A]发表于2001年,所以它只考虑了传染病发病期的传染率而想不到
潜伏期也有传染率。如此显著的专业性差异,Ying都没有读懂,我只能说Ying的
传染病专业理念的智商很差,知识贫乏。而他在数学素质上更是一窍不通,所以
会做出“连环抄袭案”的错误结论。从Ying的信中可以判断:其依据只是看了论
文题目和摘要。论文[B]的题目与论文[A]的题目只有2个英文单词的差异。把它
说是“抄袭”,很容易迷惑外行。他甚至连论文[B]和论文[C]的公式符号、数学
方法都没有看懂,就在那儿做出“浙大抄东北师大,西安交大抄浙大”的荒腔走
板论断,制造“连环抄袭案”的耸人听闻谣言和传播病毒。这是任何负责任的学
者所不耻的。

  现代社会制造冤案的人是要负司法责任的!杭州的“女神探”制造了“强奸
冤案”,使张姓叔侄坐了十年牢。现在ZF上正在追查其司法责任。由我们上面
的表述足以说明Ying学术不端,以学阀的作风乱扣帽子,制造了“论文连环抄袭
冤案”,这样做既诋毁了论文作者的名誉,也诋毁了中国著名高校的声誉,严重
打击埋头实干的科研与教育工作者,Ying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方舟子先生:作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人民ZF参事,浙江大学教授和
博士生导师,我和我的同事对“论文连环抄袭冤案”的辩诬写到这里,郑重地向
你提出建议:

  1、        这3篇论文是否属于“连环抄袭案”,《新语丝》可以广泛地征求全世
界的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进行很专业性的评审,以明辨学术上的是非曲
直,给国人一个正气凛然的学术氛围!一旦搞清是非曲直后你应该迅速对此案作
出公开表态!

  2、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态度,公开、公正、公平地发表我们的信件,让
这一起“论文连环抄袭冤案”暴露在阳光下,让不学无术的网络暴力彻底曝光!
建议贵网站今后曝光论文抄袭案时,附上原文,让人一看便知真假!
http://xys5.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4/chenjunjie3.txt
  Ying信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想回国了”。像他这种专业素质很差、基本上不
懂数学的人,在海外也是很难混下去的,只能当漂流的海龟。善良的人们谁要是
被他忽悠了,谁肯定要翻船。

  (刘祥官、陈军杰,于浙江大学求是村,2013.4.14)

  附录1:正文中提到的三篇文献
  [A] Meng Fan, Michael Y. Li, Ke Wang. Global stability of an SEIS
epidemic model with recruitment and a varying total population size.
Mathematical Bioscience,2001,170:199-208.
  [B] Chen Junjie, Liu Xiangguan. Stability of an SEIS epidemic
model with constant recruitment and a varying total population size.
Appl.. Math. J. Chinese Univ.Ser.B, 2006, 21(1):1-8.
  [C] 张辉等. 一类潜伏期和染病期均传染SEIS模型的渐近定性分析. 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6(6):5-9.

(XYS201304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23 10:42:18
數學確實是這樣的,一個小的推廣就可以發一篇文章,不能算抄襲,衹要有引用,有自己的東西就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10:54: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12:02:4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12:29:20
海龟水平很水的不是少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12:37:50
支持!不能让打假变成小丑哗众取宠的喙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