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习笔记1.0
1003 0
2013-04-25
真理里我们有多远?  



连着三年,三年!在单位新年联欢会上我都没抽着奖!奖设为五等,一等奖20名,二等奖80名,三等奖120名,四等奖180名,五等奖380名,这里面居然没有我,而且是连续三年,三年!如果是在世界范围内挑这么几个人中奖,我绝对不眼气,就是把这个范围缩小到全国、全省、全市或者是全区,我也不会眼气。但是这个抽奖人数是我们单位的,单位全部职工人数也就是800多人,据说他们算过了,中奖率是80%。我儿子也帮我算了,我的不中奖概率是0.8%!

做为个人来说,这当然是够倒霉的。但仅就概率来说,这不算低,比这低的还有买彩票中一等奖,据说中奖概率只有1/17721088,我算了一下2013年的前16期一等奖中奖的比例,和这个数真的很接近。

当然这还不是概率最低的事件,最低的据说是宇宙大爆诈,用科学的话说〝那近乎不可能。〞但这事还是发生了,否则就不会有我们。就象前面说的彩票一样,尽管中奖率极低,但在今年前16期双色球彩票中,还是有149注的一等奖。就象我们今天存在一样。

但是,有一件事是值得怀疑的,就是真理,真理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对真理做一个分类,以避免刺激某些人的神经。真理最其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政治上的真理,这种真理寻找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在自然界丛林法则就是真理,在人类社会权高位重就是真理,而对真理的寻求,几乎不需要智商,更多的是取决于情商。

第二类的真理是属于哲学意义上的真理,它实际上是一小撮或极少数极少数高智商者的游戏。这样的真理被他们各自寻找到了,应该说没有其他人的事了,但是只要你有兴趣,当然还要有高智商,你也许也能得到一份属于你自己的真理。

第三类的真理,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真理,我把它称作科学的真理,也可以说是属于客观真理。这一类真理往往是一帮被称作科学家发现的,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这类真理一但诞生就会否定以前的真理,越是重大的发现,对以往越是否定,并让从前的真理变得幼稚可笑。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天方地圆,是从平坦大地的东方起来,然后在天上走上一个半圆形的路,这个很天经地义,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只不过让人费周折去猜想的是太阳怎么从西方回到东方的。后来人们说地球是圆的,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和月亮一样,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回家的问题,也非常象一个真理。到后来,又变了,说是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这样也行,东方红太阳升,毕竟我们对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充满了无限的景仰。后来他们说太阳上有黑子,很让人怀疑其是否有险恶的用心;再后来,他们又说太阳系只是一个小星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而银河系只是干下个星系中的一部分;尽管说的很科学,很客观,但总觉得其中有着某些险恶的用心,总觉得有些不怀好意。

当然还有月亮,很有些调皮捣蛋,不守时,还变化无常。不管怎么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月亮是一个很美的去处,上面有广寒宫,有桂花树,还有可爱的小白兔。但是自从望远镜发现之后,那上面的吴钢没了,嫦娥没了,小白兔也没了,就连那棵桂花树也说根本就不存在,皎结的明月变成了布满火山坑的荒漠一样的星球。

本来我们相信那些,相信那就是真的,是我们用眼睛看见的。但是科学说那些都错了,他们用玄而又玄的公式,繁而又繁的计算,总之是一些让常人晕头转向的东西,证明我们昔日的真理都是幻想或者是迷信。

今天,这些让人晕头转向的东西发展的很快,一个叫普赖斯的人,在1960年得出结论,自17世纪起,科学知识便以每年4.7%的速度稳定增长着。这意味着科学知识每15年翻一番。

1965年,普赖斯说,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来测量,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指数函数,其复利率大约是每年7%。如果用后面这个数据,这就和我们的发展目标非常一致,10年翻一番,20年翻两番。

无论是4.5%还是7%,说的是当下。在牛顿之前或更早一些,人类的知识显然不可能有这样的增长率,起码不可能长期地保持这样的增长率。历史上中国有过百家争鸣,那个时代知识大概处于一个高增长期,但很快被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所抵消。这里稍微啰嗦几句,据说秦始皇烧书是有选择的,他并没有烧掉那些像工具书一样的知识性书籍,但是今天我们找不到一本属于那个时代的这样的书。

同样在百家争鸣的那个时代,印度也有过一次以释家牟尼为代表的知识大爆发,所以说是大爆发,是因为关于佛经的典籍太浩翰了,圣经、古兰经都只有一本,儒经说是有四书、五经,但文字量未必能超过圣经,爱经听说也只有两三本,但是佛经多得没法说,佛经的合集有搞到5000多卷的,也有搞到15000卷的。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地印度来说,恐怕已经很难再找到了,大概都被玄奘背回来了。

在西方古代史中也有一个知识爆发增长的时期,就是古希腊时代。后来做为对这种增长的报复,西方有一段时间居然忘了这个时代,特别是这个时代所产生的知识,好在有一个阿拉伯,才会有后来的文艺复兴。而在那个被称为中世纪的时代,知识的增长几乎限于停顿。

也许还可以谈谈玛雅文化,应该也有过类似的知识增长时期,这从现在存世不多的玛雅文字可以证明,但这些知识随着西班牙一个神父的一把大火几乎消失殆尽。

也就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很难把这个4.7%用于历史的回遡。即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知识爆发,但速度显然难以和今天相比。

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必要去讨论过去的历史,对于我们的真理来说,未来更重要!

即使我们选用的增长率是4.7%,这就意味着每过15年,知识的总量就会翻一番,比中国奔小康的速度要略微慢一点,但好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说句题外话,每当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数字,就很有一种冲动,把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拿出来用读一读,重温〝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伟大教导,其实,我都准备爬上书架了,只不过是被雾霾耽误了。

还是回到正题,15年翻一番,且不说宇宙为什么时侯毁灭,也不用说地球什么时侯毁灭,就说说3000年以后会怎么样。这个数字是中央党校一个老师提出的预测,他说估计共产主义会在3000年以后实现。不过我觉得这个预测太过乐观,和传统的预测思想相左。我们喊过口号〝万岁〞,我们还知道到了那个社会,国家都没了,一切政党组织也将不复存在,显然,这一切只能发生在〝万岁〞之后。

不争论了。就用3000这个数,即使没有乐观主义,也会有一点浪漫主义。按照上面所说的增长率,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知识,在15年之后就变成了人类所有知识的一半,再过15年就变为1/4了,而45年之后则是1/8,那么3000年之后,就会是1/6.91X10的63次方。这也就是说,在3000年之后,我们要去寻找3000年前的真理,要比买双色球彩票中一等奖还难,相比之下大海捞针也许还相对容易一些。即使我们万分认真地去寻找,在故纸堆里能否翻得到那些在我们今天被奉为圭臬的那些词汇呢?在那个时代,我们今天所崇敬的、所敬仰的、所信奉的、被教导要每天要学习的都将变的微不足道。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我们或许还会感到一些欣慰,我们曾经为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滴下过一滴汗水。

但是,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人物,他叫阿贝斯曼。他认为,我们的知识总有一些会过时,今天我们视为真理的,过一段就将会变成谬误,知识就像一些一些原子一样,有个半衰期。据他的测算,这个半衰期是45年。

当我们再引入知识半衰期的概念,重新考虑下我们今天真理的未来命运,那就更可悲了。按照知识半衰期的概念,每过45年,就要有一半知识该作废了,也就是真理只有一半还能是真的了;那么再过45年,也就是90年后,就会只剩下1/4了,再往后是1/8、1/16、1/32……

那么到了3000年,就只剩下1/5.619 X10的54次方是真理了,问题是今天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未来还能成为真理的真理。

其实,这个可恨的半衰期根本不让我们走到3000年以后。

网上说,世界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那儿所有的印刷品的信息量达10个太字节。按照45年的半衰期计算,那么到1800年的时候,也就会剩下4个字节的信息量。

据说美国所有学术图书馆馆藏信息量的总和是2个拍字节,也就是2的50次方字节。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那么到2340年的时候就剩下1个字节。

如果我们假设世界上所有图书馆的信息量是美国的1000倍,那么到2745年的时候,这些信息将不足1个字节。对于知识的半衰期来说,3000年还是有点远,同样对于我们各式各样的真理来说,3000年恐怕真的有点远。

最后,我需要再一次申明,我们所讨论的真理是科学界的真理,与宗教真理和政治真理无关,香可以永远烧下去,佛和上帝其他的神祗们都可以一直拜下去,各类导师、大师、老师的著作和思想,以及一些新的发展和继承也都可以一代一代地学下去。而对于那些只崇拜科学的人们,最好还是忘掉普赖斯和阿贝斯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