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通胀、通缩与金银价后向
年前伯老推“QE”,之后再三推“QE”,大家都担心美国会出现高通胀。但至今5年之久,美国近月公布的数据却反映通胀极低,甚而可能有“通缩”的风险。当然,“QE”一出,欧日最终也要跟随,而中印两国及不少国家,只好以加息力抗通胀。整体而言,中印两国近半年的通胀已受控,而各国对“QE”效用有共识吗?为什么实质通胀不上升?相反,预期通胀近日亦有回下的迹象。
2008年之前,信贷及衍生工具市场“杠杆”水平极高。近5年,大型跨国收购合并活动基本上消失了。银行业仍在收缩之中,大中小企业仍进行“退杠杆化”之中,企业持现金,避免提升借货水平。
欧洲减息,机会大增
欧洲方面,除德国企业之外,不少欧洲企业都面对银行“收水”欧洲及英国失业率高企,消费力弱,通胀压力更低。欧洲央行去年10月宣布“无限”买债,稳定欧洲市场。欧洲央行下周议息,欧洲经济数据差,通胀压力放缓,下周减息机会大。
周三(24日)意大利就ZF内阁安排有突破,支持欧元同时推动欧洲股市上升。然而,欧债危机仍未解决,年底德国大选,德国不少人希望离开欧元区,而“猪”国债务仍未真正解决;其中意大利及西班牙均将有新的融资考验。欧洲“QE”在,不放也要放!英国方面,新行长正式上任,四面楚歌之下,只好又再“QE”!只要欧洲人民上街“大乱”及大罢工,又或再炒作英国离开欧盟,欧洲及英国今年面对新的主权评级下调压力。因此4月╱9月,美伯南克也不可大意,一有风吹草动,又或日本经济“促”不起,美国“QE”又怎可轻言退市呢?!
QE不息,退市无期
“QE”如何决定成败?至少目前未可肯定已成功!因而反向想一想,“QE”力度可能“未到位”也不可料!因为“药力”到,应当见“通胀”,甚而“发烧”(高通胀)。此时“退市”更为稳妥。那么“QE”只起“心理”作用?“QE”不是“心理”作用,至少“撑起”股债市,压低全线长中短息率,支持房产市及企业可以更低息借入营运资金。5年以来,市场至少认为“QE”无害,因为根本不见高通胀;相反,预期通胀下跌,反担心通缩出现。欧、美、日三大地区连环“QE”却见三地通胀跌,近月见其他地区的通胀已温和甚而亦下滑:可见全球有减息空间。大额借金沽金成本高,不划算!
美国“促”通胀,如果劳工市场及房产市又停滞无改善,伯老再“QE”及有新作为“推动”减息也不足为奇。为什么呢?“退市”之前,至少要肯定“QE”已成功。低通胀?好、好、好!但同时失业率仍在7厘之上!正常而言,失业率乃3%至4%,即使6﹒5%伯老也收货,但目前美失业大军及申领综缓的总数依然吓人。美白宫收入增长有限,财赤已到极限,上个月“自动”削赤,有利“维持”主权评级;但长远看,“QE”一旦不慎“退”出,形成无“QE”又无“财政”政策补上,会使美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简言之,再推“QE”大条道理,因为无“通胀”,甚而预期低通胀,更甚者有通缩风险。
央行话事,金银再升
金牛、银牛重新振作否?因素多多,例如近十多天抛空金的大户,成本甚高:如果下周在中国及日本长假之前升破1520美元,大“夹”淡仓,技术上金价有条件冲上1550╱1650美元,形成“重挫后急抽升”的罕见“走势”;又3月韩国及俄罗斯均有买金,央行仍掌握金牛及银牛的后向。
金银价值之推动力,不一定“抗”通胀。在“扭曲”的世界之下,宜用另类角度看后市。只要不加息甚而全球又再减息(发生之中),更多“QE”,而金银价格大幅回吐又已见跌到“便宜”吸纳位,甚而再有新的市场不稳冲击等等,再加上主要央行“揸”金不“沽”,则金牛及银牛依然龙精虎猛,整固再上条件充分。短线以1520美元为“决战”大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