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访问学者Dale Wen博士在全球化国际论坛上所发表的简报——《使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受益良多。该文章将中国的发展主要分为1949—1978年的毛主义时期,1978—1992年的中国改革时期,1992—2003年的进一步改革时期,以及03年至今处于十字路口,面临往何处去困惑的阶段。该提要简明的描述了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分析了1978年以来的改革进程。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旨在将国家逐渐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的改革,这一阶段的中国成为了经济全球化一个巨大成功的事例。对这一阶段的评论历来是众说纷纭,很难说利弊各占几何。然而从本文来看,似乎有众多隐藏着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只是撷取其中比较有感触的几点略发表些感慨罢了。
公社解体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以前集体化的劳动中,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动事务中,我对许多电影中妇女扎着头巾,在田地中挥汗如雨,或是和心爱的小伙子一起边劳动边把歌唱,用汗水孕育爱情的场景仍觉历历在目。然而改革实施后,男性重新成为了主要的劳动力,妇女又回归了家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她们枯燥琐碎的家务,劳动能力被极大的剥削。近年来,城市中出现了由农村妇女组成的保姆,月嫂,家政服务人员等服务业大军,她们远离家中的老人、丈夫、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的确,在繁忙的城市中,需要这些人来从事这些最简单也最劳累的工作,而她们也能够借此找到就业机会,赚到足够的钱来补贴家用。然而,由此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家中的老人谁来照顾,谁来在家里洗衣做饭成为维系这个家的纽带,家中的孩童又由谁来照顾?这时的农村不再是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而是在以一种畸形的状态继续苟延残喘下去。我并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社会和国家确实有必要给予这个庞大的团体足够的重视,从而让农村以其特有的形态生活下去。
接下来稍微谈谈水污染的状况吧。随着当代工业的进步,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帝都的PM2.5,众多无法放心食用的食品,让我们谈之色变,甚至连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被严重地污染了。富含化肥和杀虫剂的农业废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放进了孕育我们的七大河系。中国ZF也在寻求治理的方法,然而在工业企业只是将环境视为可牟利的东西,竭尽全力只为从中攫取更多的利益时,相关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也就可想而知。还记得微经课上学习的污染许可证,企业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易,保证对环境的污染不超过其可承受的限度,从而达到合意的效果。然而现实是,虽然大多数的企业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但是他们宁愿交罚款也不愿意运转这些设备,有三分之一的设备没有运转,另外三分之一只是偶尔运转。对水资源的污染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有着愈演愈烈之势。当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水都不再安全时,我们究竟还能够信赖什么?
第三点便是环境公平问题。快速增长的经济看似惠及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实则不然。对于许多农村居民来说,他们几乎一无所获,却首当其冲的遭受着环境破坏。在大城市,污染性的工厂被大量迁出,由更清洁的企业取而代之。但是,请注意,它们仅仅是被迁移到更贫穷的地区,而非改造或停产,由此也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农民们日常饮用的井水,河水,以及耕种着他们一家几口口粮的农田,都受到了不良影响。一个又一个癌症村的出现,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病魔缠身的成年人,难道还不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吗?浙江萧山南阳镇有一个小村子叫做坞里村,它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山清水秀令人羡煞的小乡村沦为姑娘们谈嫁色变的“癌症村”。1992年,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陆续有至少20加化工企业入驻,五颜六色的污水直接排入内河、钱塘江,废气熏得居民们胸闷头疼。从1992年到2005年,该村有近60人患癌症去世,年纪多在四五十岁,最年轻者仅有二十多岁,其中多数村民所患的为肺癌、胃癌、肝癌。难道一条又一条逝去的鲜活生命能够用这些工厂所带来的税收所抵消,能够被GDP上涨的零点几几所抹去吗?不,我们要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还农村居民一片碧水蓝天。
目前的中国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虽然我们改革时期所取得的经济成功是我们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环境代价后下得到的,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否定一切去颂扬毛泽东时代。ZF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探索前进的道路。我们应该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修正,从而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