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957 13
2005-05-24

增收400元的代价

4月22日,记者穿过甘肃平凉地区,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该县人口不足10万,财政收入300多万,90%以上是回族,是国家级贫困县。

得知县里正在通过养牛羊来增加农民收入后 ,记者来到泾河源镇南庄村采访。村委会主任李强介绍,在村里的鼓励和扶持下大都养牛,专门的养牛小区里面有50户,户均养牛3-5头。3年下来,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780元增加到现在的1070元,其中养牛一项占收入的40%,人均增收400元。

回族同胞世代养牛羊,这也算他们的强项。但就这区区400元,每个村民都得跌跌撞撞过上“五关”。

一是启动资金。买牛和盖牛舍需要投资1.5万元。其中买一头牛需2600元,一般养4头才有“规模效益”;借腹怀胎的胚胎需1600元;牛舍需5000元。

村里的办法是,选出既不是穷到没有无发展潜力、又不是宽到不用扶持的50家中等贫困户,作为扶持对象。县里扶贫基金给每户贷款4000元。每户三年后还一小牛犊就可。基金会再以小牛犊贷给其他贫困户,以此滚动发展。

牛舍也必须得盖。因为母牛最怕淋雨感冒,九月怀胎,马虎不得。福建厦门中建总公可是该县对口扶贫单位,他们给每户牛舍补贴1000元。

这样每个养牛户还有近1万块的的资金缺口。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要说1997年人均纯收入500多块的村民。到银行抵押贷款却无房产证;信用社贷款要五户连保;除了带点款外,还要靠亲戚朋友凑凑。全村一共226户人家,就有50多户需要互相凑钱,资金困难可想而知。

二是防疫、养殖、管理等技术难题。“家有万贯,养毛的不算”。1.5万投下去,如果死一头牛,就赔本。如果是传染病,死牛一大片,那马上返贫,一身负债,雪上加霜。

村里的办法是划出村集体的13亩地,集中盖了养殖小区。这样便于集中防疫,养牛户可以交流一些养牛的新门道。好在买牛时,包含了一些技术售后服务,同时县乡两级畜牧技术人员也搞上门有偿服务,收费还能接受,算是解决问题。

尽管如此,村里还是不放心,送2个年轻人到固原市(该地地区所在地)农校学习,大家凑钱每月补助60元。到2004年6月毕业就可派上用场,算是村里的后备人才。 三是畜草问题。以前村里的牛不多,都是山上放养,分灶吃饭。现在村里发展养牛产业,已成“牛群”,吃草变成问题。

县里争取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全村1200亩地退耕还草,每亩给200斤粮和20元钱。这样算是在8年之内,人和牛都不愁吃饭问题。村里还有1000亩生态草,按照一亩草可养一头牛的估算,养牛还可扩大好几倍。“现在的问题是畜草加工落后。夏天有许多草,也有许多秸杆、麦杆浪费,冬天牛要吃苜蓿粉。要是有加工场就好了。我们还没有办法。”村长说。

四是牛的安全。不是农民不了解,牛对农民可是天大的事。村民马莲说:“‘农民一头牛,性命在里头’。现在一台彩电也就是1000多块,我们一头牛就值3000—4000块,是各家的最大财产。”因此在许多村里有个习俗:谁要偷牛被逮住,村里人先集体打一顿,然后谁也不知他打交道,谁理他谁就很没面子。

尽管如此,丢牛仍然是村民养牛的担忧。村里的解决办法是在养殖小区内,全村50户轮流出人,有两个人值班,不许睡觉,责任明确,谁丢谁赔。

五是保险问题,尽管有防疫技术人员,但也不敢保证不死牛。为此县里在早期扶持养牛业发展时,曾用财政出线,以每头40元的保金、2000元的赔偿额,给农民集中上保险。当年一些农户真有死牛的,但因为入保没有返贫。

但政府一不集中入保,农民一旦死牛马上陷入困境。死牛的时候农民信誓旦旦,明年一定入保;但来年怀有侥幸心理,交钱又死活不肯。保险公司称,如果投保的太少,就赔钱。公司曾经在一个村收了8000元的入保金,结果赔了2万块。

保险公司称,如果入保的农户没有1000头这样的底数,肯定赔钱,保险公司也赔不起。他称,前5项农业险还算业务范围,但基本上都停了。

扶贫办的副主任解释,主要是农户规模大小,农民有侥幸心理。如果规模很大,投保就很合算。全县财政就300多万,也补不起,只有等到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但如果没有保险,农民可能永远是小打小闹。这是个连环套。

整个采访下来,记者发现这区区400元的增收目标,却涉及农村金融、信贷、对口扶贫、农业科技推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农业保险等等问题,其复杂程度超出一般专家开出的药方。

中央提出要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但实现起来有很多的制度配套改革需要跟上,而这些大都不是农民自身的努力就解决问题的。增加农民收入——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24 23:42:00

该文结论是“整个采访下来,记者发现这区区400元的增收目标,却涉及农村金融、信贷、对口扶贫、农业科技推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农业保险等等问题,其复杂程度超出一般专家开出的药方。”

那么楼主你的问题是什么,对什么东西存在疑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5 12:15:00

挺有意义的现象,大家可以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关联或互补性或者制度的多重均衡等角度讨论一下。首先,正如助理所说,需要提炼出一个经济学问题,再来讨论;接着提炼另一个问题,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5 16:09:00
以下是引用warsky在2005-5-24 23:42:56的发言:

该文结论是“整个采访下来,记者发现这区区400元的增收目标,却涉及农村金融、信贷、对口扶贫、农业科技推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农业保险等等问题,其复杂程度超出一般专家开出的药方。”

那么楼主你的问题是什么,对什么东西存在疑问?

呵呵

答案是:增加农民收入专家提的方案有多大可操作性

里面涉及的制度安排,有多少可以用制度经济学的眼光来解释和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5 16:35:00
谁有契约理论的资料,给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27 23:46:00
的确是很有意义的偿试!最主要的是这个方案培养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懂市场经济、懂信贷、懂保险、懂农业产业化、懂科学经营等的一批人。专营养牛虽然不是什么高科学产业,但也涉及到人、机、料、法、环、信息和时间等管理的方方面面,又完全符合三农实际,应该大胆偿试,总结经验。人才是锻炼出来的嘛。呵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8 17:33: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