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好大,几乎可以写一本书了,我简单说1下贵金属和工业品方面。
每种大宗商品,都需要从宏观经济走势,微观供需和货币政策,三方面来考虑。
黄金和铜的价格,由金融属性+自身的基本属性,共同决定。金融属性和货币政策相关,基本属性与宏观经济和微观供需相关。
黄金和铜,其本质相对与银和铝锌等同类,都有不少的金融属性,所以,受货币政策影响也比同类金属要大。
其中黄金,据数据,80%用于央行储存和消费,20%用于工业用途。铜则95%用于工业。
黄金和铜与各自的同类相比都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世界上至今开采的黄金总量用两间大的教室就能容纳,而铜由于90年代末矿产的逐步关闭以及2000年开始的中国崛起(中国用铜占世界的40%),造成了2005年起的高价。现在由于新矿产的开发和生产能力的恢复以及中国需求的逐步减少,使供给面得到了改善,但铜矿资源依然是由个别国家所控制。
所以说,黄金和铜看似是大宗商品,可我个人观点认为,这两个盘相对来说均属于小盘,也就是容易受到人为操控的盘。
随着世界各大主要发达国家宽松空间的逐步减小,可用的政策也越来越少,长期来讲(可能是10年的时间,参考牛市的时间),黄金和铜,价格必然要崩溃,其中黄金几乎都是金融属性,所以肯定要先走一步,而铜还有部分基本的工业使用的属性,还能继续坚持,这当中可以加以炒作的必然是各国的经济复苏只类的题材,此次非农正是这样的情况。
以上一段的看法是建立在美联储不扩大宽松的基础上的,因为美联储并非没有加大宽松力度的可能性,而任何的宽松最终都是要撤走的,黄金和铜代表的商品资产泡沫最终要破灭。
中国要解决当前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当局应该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反通胀斗士的形象,如此,使资本流入生产领域而不是对资本的炒作。减税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减少ZF支出,直接的说,财政支出也是高通胀的主要推手。高通胀只会减少内需,只有控制通胀才能提高居民的购买力,而想要通过工资和福利只类的办法提高内需,这是行不通的,由于分配不公的存在,只会拉大收入差距,最后居民实际还是变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