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863 12
2007-09-23
发行新股和公司债也能回收/抑制流动性??我有些疑问。
如果购买新股和公司债的资金来自银行储蓄,那么这笔资金零零散散最终还会回到银行,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并没用改变多少。
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有哪些?此处用的是哪个指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23 18:09:00

"发行新股和公司债也能回收/抑制流动性??"首先,这句话是哪来的?是否权威、无误的说法?然后才是问题的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19:56:00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815/01011603185.shtml

公司债启动试点 泄洪流动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01:01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陈华

  昨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证监会表示,《试点办法》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正式启动,这将有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压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19:57:00
大力发展公司债 以市场化手段缓解流动性过剩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6月13日 09:52


叶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公司债将成为增加资本市场供给、抑制资产泡沫的一项重要的市场化手段,对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均衡发展资本市场更有着重要意义。

    申银万国研究所分析师梁福涛指出,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并非是短暂现象,而是全球和中国经济金融持续失衡的一种必然结果,短期内应当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疏导过剩的货币流动性,通过不断增加产品供给,可使市场不断有效吸纳过剩流动性,同时降低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保持市场稳定。而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包括各类债券市场。

    “居民的理财意识正在觉醒。如果庞大的居民存款不能找到充裕的投资渠道,势必造成大量资金涌进股市或者楼市,容易引发资产泡沫。而公司债的推出,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投资渠道。”专家表示。

    湖南证监局局长杨晓嘉曾经指出,在成熟市场,散户投资者的投资中有70%投在公司债上面。而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仅仅为14%,企业债(不含金融债)占比更是仅2%。

    梁福涛认为,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出发,当前资本市场也应在于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得到持续鼓励的情况下,未来公司债将飞速发展,预计2010年企业(含公司)债规模将在2006年底的基础上扩大3倍,市值有望超过1.5万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4 19:58:00
不知提供的是否充分??
诸位有什么见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5 16:34:00

这里的吸收流动性大概是指发行新股后投资者可用资金减少,有利于抑制资产价格

当然,前提是新发行股票融得的资金不会再回到股市,否则于平抑资产价格毫无用处

发行新股和公司债我也觉得不能减轻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甚至还会加重:原本向银行贷款的企业纷纷成了银行的债主,银行的钱贷给谁?

事实上如果仅仅以可贷资金过多来定义流动性过剩的话,我并不觉得现在的银行业流动性还过剩了,很简单,看看各个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就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