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发行新股和公司债也能回收/抑制流动性??"首先,这句话是哪来的?是否权威、无误的说法?然后才是问题的探讨。。。。
这里的吸收流动性大概是指发行新股后投资者可用资金减少,有利于抑制资产价格
当然,前提是新发行股票融得的资金不会再回到股市,否则于平抑资产价格毫无用处
发行新股和公司债我也觉得不能减轻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甚至还会加重:原本向银行贷款的企业纷纷成了银行的债主,银行的钱贷给谁?
事实上如果仅仅以可贷资金过多来定义流动性过剩的话,我并不觉得现在的银行业流动性还过剩了,很简单,看看各个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就清楚了
发行新股应该能短时间起到一定的抑制流动性,因为在申购的时候能短时间冻结一部分资金吧
作用是肯定有的。而且是最直接的,市场是一体的,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一旦投资产品多了,那么供应曲线就要左移。这是最基本的。
真的要对抗这样的效果,则投资者要加大杠杆,通过derivative的工具去套取。自己做replicate的话,就是借更多的钱去买股票。
银行那边的准备金率提高了,也是前门堵你,后门上锁的办法。
但是,如果你够胆大,你还是可以借,抵押贷款就可以了。法律上允许这样做,就可以把没有流动的资产,变相的变现,去套取资金。
从根源上讲,中国的流动性泛滥实际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受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害。美国可以滥发美元,由于拥有货币权,所以美国可以向全世界转移其经济调整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世界上也要有相应的经济体能吸收美元贬值的冲击,否则这个游戏就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嘎然而止。处在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无疑充当了这一角色。这就是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