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1 0
2007-09-24
最近官方公布的CPI数字创十年新高,并且也不得不承认食品价格涨幅达45%。姑且不论这些数字是否准确,它对于数量极其庞大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日常生活的冲击谁也不敢否认。现在问题是,食品价格涨了这么多,农民增收了吗?增收了多少?找来找去,无法找到这样的数据,估计也没有什么人或组织认真去调查过,或者调查了也不敢公布出来。

其实不用找了,两年前看到官方和官媒的连串动作,我就知道一定会有严重通胀的一天;并且,食品的涨价并不能使农民增收,他们能补偿生产资料的成本上升就已经很不错了。我曾说过(大意):“由于全面通胀的连锁反应,基本生活用品和工业品也将连续涨价,全免农业税对农民的那一点好处也将被非农产品的涨价所吞噬”。这样,农民的实际购买力不升反降,幻想“新农村建设”能缓解甚至解决“三农”问题,多么天真。这两年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充其量只能暂时使部分农民得到些许好处,长线,甚至只是中线的结果,都将是恶化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环境,恶化农业的弱势特征,进而恶化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和社会问题。现在不过是这个恶果开始显露罢了。

很多人,尤其那些嘴里总是不忘念叨着所谓中国特殊国情的左派们,根本不懂得中国真实的国情是什么。同时,他们也完全不明白农民为何收入低,不明白“三农”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不明白农民离乡背井,甘于接受低工资、低保障和繁重劳动出外打工的根本原因何在,不明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只能迎接和适应,不能也不可能逆潮流而动。一句话,他们不了解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人,一切凭空想象拍脑袋,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更不可原谅的是,他们不懂也就算了,却没有任何自知之明,更没有任何学习经济学知识、端正思考态度和提高分析水平的意愿,只会一天到晚乱嚷嚷。决策者如果受到这些人影响,不仅政策方向混乱,所做一事无成,还将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带来重大的挫折。

食品涨价如能使农民增收,必须符合一个前提:农民直接出售农产品的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城市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格增长幅度。设农民的直接出售价过去为P1,现在为P1`;消费者购买价过去为P2,现在为P2`。那么前提就是:P1`/P1>P2`/P2。

看起来很简单,不难实现嘛--农产品是基本生活必需品,它要提价谁能阻止?你不想活啦?这就是左派们的弱智逻辑。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个貌似简单的式子隐含的要求是中国的农民在整条食品的生产-销售长链中占据强力和主导的地位,从而可以将新增利润的大部分吃掉。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中国的主体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的小生产水平--以人力劳动为主,经营分散,生产率提高缓慢,抵御风险能力差,市场谈判实力弱。这种状况却假设它能在食品生产-销售链中占据强力主导的地位,无疑天方夜谈。

譬如,中国的农村离大中城市平均距离在300公里以上。那么,农民如果自己种菜自己卖,就要运输300公里以上的距离拿到城市,才有可能获得直接销售的全部收入和利润。但是,中国的农民都是分散小规模经营,每期出产的那几百公斤蔬菜的价格根本负担不了包一趟车的成本,怎么办?

此时中间销售环节必然出现。这就是以前的供销社,现在的鲜活产品配送公司。这些中间环节将分散的农产品收集起来,再运到城市和厂矿企业等消费点。由于个别农户根本没有拒绝这些中间环节的可能和实力,因此食品生产-销售链中的绝大部分利润必然为中间环节所瓜分,如食品涨价,新增利润也必然为中间环节占据。

农业小生产的另一个问题是加工能力低。现在许多食品,大概占1/3以上是不同程度再加工的产品,例如面包、面条、饺子、云屯、油盐、罐头、烟酒和饮料等等。再加工使得食品发生了相当大的质变,而这个质变的关键环节是再加工企业,由此而产生的利润自然绝大部分为再加工企业所获得,而不是农民。

看到这里,又有些脑子习惯短路的左派嘀咕了:就是嘛,早说过单干是不行的,还是集体力量大......很遗憾,由于农产品生产天然的分散性,生产者垄断的情况很难出现。也就是说,不仅个别农户无力谈判,多个农户甚至几条村、几个乡、几个镇联合一起,相对于那么广阔的农村,依然是沧海一粟。要提价,中间环节大可以不买你的帐,你能怎么办?

此时唯一可能做的,是解决运输问题,直接将鲜活产品运到城市。不过且慢,即使能这样做,依然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城市管理的准入问题,与大型供销企业的价格竞争问题,农户之间出产不同时、不同质引起合作者的矛盾(譬如运费高运效低,是因为你的收获不及时还是我雇车雇早了?卖得不好,是你的菜质量差还是我不会讲价?),与及形形式式的经营观念和利益分配的纠纷。诸如此类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和纠纷,决定了这样的联合体即使建立,也很快散伙;即使不散伙,也是名存实亡(或等于一个新的中间环节);即使真能运作起来,农村还有那么多人,农业出产就那么一点,农民的收入又能增加多少?

又有人会说,即使农产品直接销售价没有食品价格增长那么多,只要工业品不涨价或者涨幅小于农产品直接销售价,农民不是也能得到实惠吗?问题是,工业品不可能不涨价,也不可能涨幅小于农产品直接销售价。首先,食品在中国人的总消费比重中虽然不断减小(恩格尔系数下降),但食品价格变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依然很大,远非其他产品可比。食品涨价,尤其象现在这样暴涨必然刺激人们脆弱的心理,大大强化通胀预期,于是各行各业争相提价,唯恐落于人后,自己吃亏。其次,农村一向是工业品销售的薄弱环节,工业品的主战场在城市。在城市,工业品价格受制于激烈竞争,反而不会上涨那么多;而在农村,本来就是距离远卖点分散供应有限,农民也不可能为了少量日常用品就跑老远到城市去,时间上和经济上考量都不值得。相同品牌和质量下,农村的工业品价格本来就比城市还高,其主要利润也是中间销售环节所占据。只要这些工业品价格稍微上涨,它们在农村的销售价会成倍放大,而农民并无抵制这种涨价的能力。

这几年来,官方的政策虽然愿望是好的,的确是希望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也作了很多努力。但由于受到左派思想的干扰,目标不清,方向混乱,自相矛盾,效果也必定适得其反。例如企图用“新农村建设”吸引农民回流,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和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社会矛盾;炮制所谓“民工荒”、“保姆荒”的舆论攻势,某电视台还专门搞了个采访,那些受采访的市民都“愉快地”说愿意花1500元、2000元甚至3000元/月请一个保姆(要知道城市人的平均工资,包括熟练工人和老职工在内还没有2000元/月),又大张旗鼓地宣传那个不知有多少效果的“最低工资”......这些措施的真实效果会是怎样的呢?

假设“新农村建设”暂时有效,部分已进城农民回流农村,重新拿起锄头耕地。于是,他们就中断了对现代化进程的参与,失去了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农业生产也失去了规模集中和上新台阶的机会。不消几年,当优惠政策初期能得到的一些好处消磨得差不多了,他们发现自己依然一无所有,一无所长,想再到城市,但已经老了,甚至有无能力提供下一代到城市发展的机会也是问题。至于那些“民工荒”、“保姆荒”和“最低工资”的宣传,除了增加那些低技术劳动力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减少雇主的雇工意愿以外,不会有任何正面效果。最可能的结果是,某农民工听信了这些宣传,以为自己的身价真的漂起来了,这不想做那不愿干,折腾几个月,把自己储蓄的一点钱花光,最后只得灰头土脸地接受更苛刻的条件。你不见最近这大半年来,所谓“民工荒”之类的宣传几乎消失了?一个劳动者的工资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和他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和价值。而这个水平、作用和价值都不是生来的,也不是读读大学、中专、技校就能得来的,而是在参与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学习、实践得来的。没有也不愿忍受开始的艰难和低微,妄图一步登天,或者依靠外来的力量(例如政府干预和强制企业)而不是自身的努力得到高工资、高福利、高保障和体面的工作,这正是左派们的真实心理。

现在什么都涨价了,左派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呢?就是继续依靠外力,例如政府强化干预,制订一个又一个的限价措施。如果这些措施真的有效,那么结果就是被限价企业丧失生产动力,不断裁员,市场供应更加紧张,有价无市,而“黑市价”则狂涨数倍。实际上这些限价操施也不会有多少效果。因为掌握商品供应主导权的是企业,不是政府;如果是政府,企业就没有生产积极性。这种情况下,限价要么只是表面文章,无法执行;要么限定的这个“最高价”远远高于市场价,企业则可以明目张胆地按“限价”销售,获取最大利润。

左派们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农民要源源不断的涌进城市?为什么他们甘于接受低工资、低保障和繁重劳动?是他们打工收入比农村多得多吗?是他们在农村太闲了没事干吗?都是,但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这个最关键的原因就和许多城市人为什么热衷出国是一样的--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农民虽然文化不高,但他直观地明白,农村和传统农业没有什么发展机会,机会只能在城市。为了自己长远的发展机会,至少是下一代的机会,他就可以忍受短期的困难和痛苦。因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大趋势,只能迎接和适应,不能也不可能逆潮流而动,更不会因为“新农村建设”而改变。

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增加城市农产品消费,另方面大量减少农民,提高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使之有能力直接供应到城市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商,并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再加工、深加工农产品,也能方便和低成本地在城市采购所需工业品,从而大大减少中间环节的分利和损耗,舍此别无他途。此时由于单个农户依然要对自己的生产经营负全责,以上种种“合作化”的问题不会出现。实践也证明,发达国家的农业无一不是这种形式。而要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农业生产集中和向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升级,最低限度必须实行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的自由流传和自由交易。否则,农业生产能手和专业户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而转移到城市的农民也无力支付城市生活的基本费用(生活费用和学习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费用),更遑论促进消费,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