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494 5
2013-05-07

我曾经在“真实经济学”发过一个帖子,没有引起共鸣,也许是过于啰嗦的缘故。本来想就此作罢,但是仍旧不甘心。如果仍旧没人搭理,我只好回去摆弄我的希腊字母了。我的理论与传统宏观经济学有很大不同,但并不表示我否定宏观经济学。毕竟,我的理论源自宏观经济学。

货币是央行信用和商业银行信用。这一点谁都清楚。信用是有价值的,信用的价值源自于信用终究会得到偿还。例如,股票是一种信用,股票的价值在于股票有分红;债券是一种信用,债券的价值在于到期还本付息。基础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央行承诺物价稳定。派生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银行借款人需要偿还贷款。银行借款人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收回货币,偿还贷款。

货币的价值具体是多少?我们以股票做类比。假如经济当中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10000股,那么股票的总市值就是股票价格乘以10000,不妨记为a。假如经济当中有10000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发行1股,那么股票的总市值是所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加总,记为b。是a大于b,还是b大于a?当然是b大于a。何也?因为股票的数目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股票的价值。前者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创造价值,而后者有10000家上市公司创造价值。这实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合理,价值自然增大。同样,货币的发行也是一种资源配置。如果银行贷款合理,货币的总价值就大,反之则小。

货币区别于其他信用的一点,在于货币比其他信用更具流动性。人们乐意用货币做交易,而很少选择用股票做交易。经济当中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货币的总价值,货币的总价值大流动性便充裕。这便产生了一个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先说一下黄金。黄金之所以退出货币舞台是因为黄金太少,以至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那么,信用货币会不会出现太少而不够用的情况呢?信用是可以创造的,却是有限制的。因为信用货币除了作为货币之外,它还是信用本身。也许货币是越多越好,信用却不是。经济缺乏流动性,并不代表经济缺乏信用。为了满足流动性,我们不得不创造过多的信用,过多的信用使信用贬值,使金融体系不稳定。在国际金融里有一个问题叫做“特里芬难题”,一方面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美元,这就需要美国保持逆差;另一方面,美国逆差又会导致美元贬值。其实,这是货币的普遍矛盾。一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要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提供过多的信用又会导致货币贬值。

要提高流动性而不提高信用,有两种可行方法。一,提高贷款的质量,从而提高货币的总价值;二,央行增加负债,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流动性,另一方面限制了商业银行信用。

对货币数量方程的批判,货币数量方程MV=PY。如果货币数量方程是对的,那么当其他条件不变时,V增加一倍,P便增加一倍。我们谁都不相信,股票的换手率增加一倍,股价就下降一倍。为什么要相信V增加一倍,物价便增一倍?究其原因,货币数量方程忽视了货币的价值,同时货币并不总能满足经济当中所有交易。

由于篇幅有限,到此为止,希望对某些人有启发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7 14:58:47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7 15:04:59
请增加篇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7 16:12:56
由于信用货币的信用属性与货币属性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得出一种经济周期的解释。当流动性不足时,流动性的不足抑制了需求,央行扩大了其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一方面缓解了流动性不足,另一方面增加了经济中的信用。流动性不足释放了需求,但是信用的过剩(区别于流动性过剩)刺激了需求,使得经济的增速大于经济的正常速度。但这是以牺牲未来增长为代价的,由此导致了经济的波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7 17:12:05
        经济当中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两种原因。一种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自身贬值造成的,另一种通货膨胀是由供需造成的。换句话说,物价上升要么是因为货币变得便宜,要么是因为商品变得贵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以股票做类比。股票的价格受两种因素影响,一种是公司的基本面,一种是市场供求。当公司基本面恶化时,股价下跌。当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变化,而市场上的资金匮乏时,股价同样会下跌。如果央行不负责任的发行货币,货币就会贬值,从而通货膨胀。如果商品市场上,产量减少或需求增加,物价同样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采用货币数量方程MV=PY推导需求曲线,这是不充分的。货币只是人们的交易工具,你不能指望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人因为没有货币而饿倒街头,只能说货币的缺乏抑制了他的需求。我们在微观经济学中学过,如果ZF限制需求,会导致市场不能出清。同样,货币通过限制需求的方式,也导致了市场不能出清,宏观经济学中称不能达到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也有缺陷。宏观经济学中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价格粘性,这是不充分的。还是那句话,他忽视了货币的自身价值。如果物价的上升是因为货币贬值造成的,那么厂商没必要提高产量。但是,如果物价上升是因为实际需求上升导致的,那么厂商便得到了更多的价值,厂商就会提高产量。有人说,物价上涨对所有厂商是平等的,所以物价上涨是没有意义的。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未来的价格,假如未来价格不变,那么当期价格上升对厂商来说便是有利的。正如同股价下跌虽然对每个买家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买进就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如果物价上升是由实际需求引起的,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厂商确实赚到了钱,而不是因为名义价格粘性。长期总供给曲线之所以是垂直的,是因为其他条件都已经变了,使得物价的高低变得没有意义了。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当物价上涨是由需求引起时(货币扩张可以释放需求)才满足。如果货币扩张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将货币贷给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人,货币就会贬值,此种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不具有替代关系,此时只会发生滞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7 18:29:10
不好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