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87 0
2007-09-24
人民银行在今年10月29日意外地提高了人民币存款和贷款的利率,这一举措重新掀起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升值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人民币升值这个命题,将会给我国经济乃至各方面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从国际游资的角度看,很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其次从对出口创汇和吸引外资等方面的影响看,则极不利于我们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吸引外资。而本文则将从人民币升值对税收的影响角度进行比较浅显的分析。
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赖以进行的一种手段,国际间的任何经济行为和投资决策都离不开对汇率的分析。同样,一国汇率也是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变量。就汇率与税收的关系而言,一国官方汇率水平与税收水平一般呈负相关关系。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官方汇率的高估也可以说是人民币升值(即兑换一个单位外汇所需本国货币的减少),会降低税收水平;实际官方汇率高估越多,税收水平也就越低,造成的税收损失也就越大。具体地说,汇率高估所带来的税收损失有直接与间接之分。下面就将从这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直接税收损失
税收水平与汇率水平之所以呈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即汇率高估对进口税、出口税、销售税等商品课税有着直接影响。
1.汇率高估对进口税的影响
实际汇率与税收水平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是实际汇率与进口税基大小之间的关系。我国进口税主要是由海关对进口商品征收进口关税,并代征国内商品税(指增值税、消费税等)。就一般而言,进口税大部分是从价计征的(二次大战后,由于各国普遍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此大多数国家逐步由计征从量税转向计征从价税),其税基取决于进口的商品汇率计算的国内价格。在经官方渠道进口的商品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当人民币升值时,按国内价格计算的实际商品价格将下跌。如果某个国家有大量外汇并且能无限制地获得国际信贷,那么由汇率高估所引起的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下跌会导致进口数量的增加,倘若进口商品国内价格弹性大于1,汇率高估则可能会抵消国内价格下跌对税收水平的影响。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在长时期内则更不用说。因此,可以完全肯定,人民币升值将立即会失去大量的进口税收收入,如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等。
2.汇率高估对出口商品税特别是出口退税的影响
出口商品税是按人民币计算的出口销售额,而出口销售额的计算则是以海关报关单上注明的外币离岸价格乘以汇率计算出来的。故出口退税税基及出口税收收入同样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直接缩小。而实际上在我国征收出口税收的商品是极少数,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的减少,必然使出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竟争能力,对扩大出口创汇不利。
3.汇率高估对销售税和消费税的影响
由于销售税、消费税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进口商品上征收的,汇率高估就会使来自一般销售税和某些消费税的税收收入有可能实际上减少。
汇率高估不仅影响到进出口商品的课税,还会降低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影响到国内同类商品及相关商品价格,从而缩小整个税基。
就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制度主要依赖于商品课税,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政府收入的影响是直接而重要的。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状况,同时还会常常伴随着高额赤字。虽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裕,出口贸易发展较快,并有巨额顺差,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持续存在;退税率虽经调低,亦仍有巨领拖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间接税收损失
人民币升值还通过以下途径间接造成税收损失。虽说是间接的,但对某些国家税收的影响可能相当大。
1.人民币升值会削弱对出口商品的生产和出口的刺激作用
出口数量的下降会减少国家可利用的外汇,而可利用外汇一旦减少,进口必然萎缩,结果来自出口税、进口税以及国内销售锐的税收收入也相应减少。就我国而言,由于机构性通货膨胀的存在,如果再加上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将使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达到或高于汇率水平,影响到出口的积极性。尽管应税所得不与出口商品直接相联系,但由于出口的减少会带来外汇的稀缺,从而将减少原材料和其它进口产品,影响国内生产活动,进而会对国内所得税基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减少所得税收入。
2.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也增加了未来汇率下降的可能性
因此,人们很可能会采取保护性措施以防不测,例如资本外逃、在国内用美元等国际硬通货来储备其金融资产(即货币替代)等。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更减少了官方用于进口商品和劳务的外汇,因此,这些保护性措施会进一步缩小税基。如果人们预期汇率上升会最终对资本流动实行更为严格的管制,这更将刺激他们在安全期内将资本抽逃国外,并且进一步缩小税基,减少税收收入。
3.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人民币升值也将带来税收收入的减少
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吸引外资,还会给“热钱”投机造成机会,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引发投机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我们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热钱”对经济的恶性冲击都还记忆犹新)。“热钱”最大的特性便是投机,一旦获利就会伺机撤出,极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据《环球时报》报道,自人民币汇率争端以来,以美日财阀为主的“热钱”就已大举投机人民币,估计涉及资金500多亿美元,尤其是自2003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就出现了两百多亿美元游资的非正常资本流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投机资本预期人民币升值的结果。
外资特别是游资大量涌入后,必然会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方式在国内寻找投资渠道,这会对国内资本造成挤出效应,同时又由于外资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造成我国在税收上的大量损失。
我国在外资企业方面的税收优惠很多,国地税都有,但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还没有相应的数据来衡量中国政府究竟为吸引外资付出了多大代价,我们无法获得外资企业获得优惠的绝对数量;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让我们也很难获得一个稳定的税收优惠比例。因此,在这里笔者将采用间接方法来衡量我国对外资的优惠程度,即利用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和涉外税收总额占中国工商税收总额比重的差值作为我国对外资的优惠数据。其数据用N表示,来说明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显性与隐性的各种优惠。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占涉外税收的98%以上,因此我把涉外税收就大致看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从而我国对外资的优惠就表示为外资产值的比重与涉外收入比重的差值。
由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外商企业的纳税比例明显低于其产值的比例,其纳税比例约为其产值比例50%到80%左右,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外资纳税比例与产值比例应该是1:1的关系。所以在人民币币值具有升值预期时,外资将大量涌入我国(就是通过不正规渠道进入我国的“热钱”也会在国内寻找合法的投资渠道),造成外资的投资比例大幅度上升,而外资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的大量存在,使得外资在生产等领域挤出内资的同时,还造成税收的大量损失。
  外资产值比重与涉外税收所占比重
年份  外资产值/总产值(%)  涉外税收/税收总额(%) 1992    7.09          4.25 1992    9.15          5.71 1994    11.26         8.51 1995    14.31         10.96 1996    15.14         11.87 1997    18.57         13.16 1998    24           14.38 1999    27.75         15.99 2000    22.51         17.5 2001    28.05         19.02 2002    33.37         20.52 2003.6   33.90         16.30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2003年上半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官方网站。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仅是对汇率与税收关系作一般性的孤立分析。事实上,与税收水平有关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债政策以及通货膨胀政策等等。汇率总是与上述政策同时作用于税收,并不孤立。另外,本文仅仅是对汇率升值与税收损失的关系进行了质的分析(或称是定性分析),没有去分析这两者之间量的关系,虽然这种定量分析恰恰能为政府决策、为我们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准确化的保证。而这也正是笔者以后很有兴趣研究的方面。
因为经济全球化,汇率政策对于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来说,不仅仅要考虑国内因素,还应该考虑国际因素。而税收政策对于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来说,也应该把世界因素考虑进去。前段时间和美国因为半导体元件税收问题引起的争端,也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一项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多方面因素。正如我们在选用对外政策时都还必须考虑是采用“和平崛起”战略还是“韬光养晦”战略一样(根据中国目前的形势看是采用后者,而这也是对中国来来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市场开放等重大问题有着深远影响的战略)。在本文中,笔者换个角度谈汇率,谈税收,就汇率对税收的负面影响谈了点看法,以期读者能加深对二者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