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疗体制由公费转向市场化,造成一大批人看不起病,更使得医院医风医德日下,
同时中国医疗体制和现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免费背道而驰,中国的医疗改革是否误入歧途?
大家讨论讨论,思考一下什么样的医疗体制才最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我一个家庭要留5W作医疗备用金,还怕它不够。
不知医院的老板听了是不是从心里笑出来?
中国医改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规范医疗定价.
这个问题不解决,民愤难平,医风难正!
其实医疗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SARS的爆发已经用血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国家把医疗当作包袱甩给社会是绝对错误的。
大家都要留出一大笔钱来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这对于启动内需起到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反作用。 人民生活在怕生病的恐惧中,这种福利损失是极大的。中国人民的幸福感由此下降无数倍。
当初提出医疗改革方案的人,简直就是人民的罪人,应该杀!!!!!!!!!!!!!!!!!!!!!!!!!!111
没有人怀疑这个答案,问题是如何做?再者需要研究的是价格为什么会那么高?是哪些环节导致了成本的上升,打蛇打七寸。
我认为医疗就是应当作为公共品完全有政府来提供,各位的意见如何?
政府就是因为负担不起了,才改革的。退回去没有出路。
应该限制医药的价格,不能让一部分人通过高收费和回扣富起来。
问题不是政府不能负担,而是整个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为了自己的政绩,政府不再为草民负担经济义务,不断把包袱推给所谓的“社会”与“市场”(其实就是人民),甚至在财政收入创了记录的时候,也没看见有什么通过转移支付来改善民生的手段(农民例外)。与此同时,政府中的部分人宣称中国实行的是藏富于民的政策,因为居民存款增长了多少多少什么的(其实从储蓄结构与统计方式的判断就可看出其虚伪),而实际上,居民是得到了经济增长的利益,但是更多的是随着政府推卸责任而带来的忧虑,所以消费期望大大下降,很早就有人大规模宣传,中国的经济收入水平到了可以大规模买车的地步了,居民为什么这么愚昧?结果买车的书简推迟了3年,这就是因为消费预期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内需的提高比较缓慢的原因,效率与公平,短期应该更关注后者,长期失衡的结果会必然社会转型的失败。建议官员审计的项目要加上“官声”,就是老百姓对其治理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不要光看那些寅吃卯粮的帐面数字。
前些年,在大街上只看到老人露宿门洞,现在则见不少青壮年混迹其间,我心哀之,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耻之!
强烈支持11楼的观点,
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审计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