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969 5
2007-09-24

看到最多的是M2/GDP这个指标,

问题一:依据传统货币数量论,该指标还可指代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于是产生矛盾,货币化程度越深,反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小?

问题二:我们知道,GDP是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计算,而市场价值也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即GDP总量就是货币化经济的产物,那么M2/GDP也就失去了衡量货币化的意义?

问题三:就算以上指标成立,谁能帮我解释下国民收入非货币化的部分构成?

问题四:如果我的质疑是正确的,存在描述货币化的另外的合适经济指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25 22:15:00
1,名义GDP不变,货币发行量越大,货币流通速度就越慢,这点从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您好像混淆了货币发行量与货币化程度这两概念。并不是货币发生量越高,货币化程度就越高。
货币化程度一个直观上的理解就是货币在经济各领域被运用的程度,所以从根本上讲,它并不是一个由被决定的问题。我们一般用货币的流通速度来评估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化程度。注意,从根本上讲,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由货币发行量和GDP决定的,我们仅仅是用它们来评估货币流通速度而已。
举个例子,比如A,B两个经济体的所有经济指标(像人口,GDP等)都相等,除了一个,货币发行量:A的货币发行量比B少一半。这时我们说A的货币化程度比较高。为什么呢?因为A仅用了B一半的货币就实行了与其相同的产出,这说明货币在A被运用得更频繁。反过来说,B用比A多一倍的货币量才实现了与其一样的产出,这说明B的货币运用效率非常低。
2,从上面就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的运用效率,它并不是由M/GDP决定的,而是一个经济体现时期的整体运行状况决定的,比较金融系统的效率,风俗习惯等。在这些状况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再减少货币量,也不能提高货币的流通速度。
所以无论你怎样改变M,V都是不怎么变的,于是M/GDP是一个好的衡量指标。
3,我仅举个例子。比如,如果你的老板用月饼,食用油什么的来抵你的工资,这部分东西就是非货币化。
4,M/GDP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5 23:16:00

看了楼上的帖子,很受启发,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呵呵(回帖时设置一个出售帖,我可以赠送100金钱给你买东东,不多略表心意).不过还要再跟你继续探讨如下问题,看你如何作解:

"举个例子,比如A,B两个经济体的所有经济指标(像人口,GDP等)都相等,除了一个,货币发行量:A的货币发行量比B少一半。这时我们说A的货币化程度比较高" "M/GDP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照此理解,M/GDP越小代表货币化程度越高了?这似乎有悖常理,或者我可以借用下你举的例子,当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实物进行,货币都已经退出流通领域了,反而说它货币化程度最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7 03:03:00

我先讨论您的问题。
您知道,GDP是一个名义变量,而非理想中实际的当期产出。事实上是,我们对GDP的核算完全是通过产品和劳务运用货币进行交换后的市场价值进行的。也就说,如果产品没有进行与货币的交换,理论上是无法计入GDP的。于是,当M0时,GDP00/0失去意思,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它依然是一个出色的指标:原始社会,“货币化程度”这一词汇失去意义,尽管它依然有含义。

然后我把这一问题稍数学一些阐述。
除去您所说的这种极端状态,按照“不通过货币交换,理论上无法计入GDP”这一逻辑,您会发现,M/GDP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考查货币化程度的好的指标。
“货币化程度”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反映一个经济体的通货价值的----实际上是它的全部用途,因为其它用途也是基于这一用途之上的。所以,如果能从M/GDP上很好地反映出通货价值,我们就说它是好的指标。那它可不可以呢?我们看一下:
按照上述逻辑,由于所有的GDP都是由通货交换而来的,所以当M一定时,它在一定时间内交换的产品(这个就是引号中的GDP的定义)越多,我们就说它价值越大(效率越高)。这一点显然说得通。上面的话的数学含义就是:M/GDP越小,该通货的价值越大。而且,它并不随M的变小而变小。并且,它不但在不同经济体之间进行比较时有意义,同一经济体的不同时期的数据之间的比较也有意义(呵呵,这就是所谓的稍数学一些了。)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还是AB两个经济体。
它们的实际经济状态为:
A:实际产出=100,货币量:M=200(注:这里指的是实物,不是引号中的GDP,下同)
B:实际产出=100,货币量:M=200
AB仅有的(其它,如人口等全部相等)区别为:A的全部实物产出都通过货币进入交换,而B仅有50%的实物产出是通过货币交换,另50%则是原始的物物交换。

注意,上述状态中的实际产品是我们所无法了解的,我们只能收集到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GDP数据,即下面这一组:
AGDP=100,货币量M=200
B
GDP=50,货币量M=200(这里,因为AB生产能力相同,货币发行量相同,按一价定律令两者价格水平相等,均为1

运用M/GDP计算,会发现,即使无法得知实际产品状况,M/GDP也很好地反映了两者的货币化程度。

注:我觉得所举的例子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到足以让结论相反的地步。不知道哪个同学能说出来,我们讨论一下。(我只是这样觉得,自己实在找不出来。万分感激)

最后十分谢谢您赠送货币的gesture。我这里的货币化程度还可以,自己这20块足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09:13:56
拜读一下2楼和4楼的帖子,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15:37:57
拜读一下2楼和4楼的帖子,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