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1612 2
2013-05-10
(1)学者们在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往往会通过逐步往模型中增加一些自变量来构造不同的模型,并将各模型的估计结果放在一张表格中进行对比。我想请教的是,这么做的目的是否是希望考察某些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稳健性?是否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2)同样还是在文献实证部分,常常会看到表中所有模型都包含若干个相同的自变量,但是剩下的变量则出现在不同的模型中(或者说除了相同的那些自变量外,各模型还含有别的模型不包含的自变量)。请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在考虑不同控制变量吗?
(3)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在模型中增加自变量乘积项,或者说自变量的交乘项的系数代表什么经济学含义?

不好意思,初学没弄明白这些比较基本的问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10 20:51:07
我也想迫切的知道。恩,好像在伍德里奇的课后作业中有这个知识点,但是就是没有解释是什么,教材中也没有指点,不知道哪位高人能不能指点,诚心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3 21:20:04
自己顶一下,期待回答,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