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5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18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1.1%,增速比1~3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据连续第二个月上涨。
从数据上看,住宅仍是投资大头。今年1~4月的住宅投资为13121亿元,增长21.3%,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4%,这与去年同期68.3%的比重基本持平。但从待售面积上看,今年持续火热的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不容小觑。今年1~4月,商品房待售面积 4258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5%,其中,住宅281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44.7%,商业营业用房811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5%,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 6170 万平方米,较2011年1~4月的增长数字也仅为17.1%。
然而,4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7.35,比3月小幅回落0.21点。从趋势上看,自去年9月份到今年2月,国房景气指数保持持续上升的走势。但随着“国五条”及地方细则的出台,造成景气指数连续2个月下行。
由此可见,我国房地产景气指数与投资热情已经发生背离,景气指数连续2个月下行而投资热情连续第二个月上涨。那么中国房产市场到底将何去何从?业内人士和著名投资大佬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投资?希望他们的观点可以给投资者们带来些有益思考。

郎咸平:当前国内形势下最具有投资价值莫过于楼市
“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在美国,股票的保值性要强于房产,美国的股票年增值率能达到7%-10%,美国股票长期一定看涨。”而在中国,情况却正好相反。“中国房地产的保值性要强于股市。”在为现场投资者支招时,郎咸平还讲了一个“四合院的故事”。
民国初年,1两黄金可以买2亩良田,而5两黄金就可以买北京一个四合院。但是10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一公斤黄金等于30万元人民币,却只能买到北京四合院的半个厕所。黄金适合短期炒作,长期投资的话,房地产的增值空间要比黄金好。”认为当前国内形势下最具有投资价值莫过于楼市,尤其是高端住宅,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共鸣。
楼市预言帝任志强:再抛"买房说" 要投资就随便买
“信志强,住洋房。”在与郭建波的“房价赌约”完胜后,地产大佬任志强又多了个江湖名号:楼市“预言帝”。近日,“预言帝”又发话:“你什么时候买房,以后的房价都会比现在高。”
无独有偶,一篇名为《资深人士眼中的买房时机》的文章近日红遍论坛,名为老顾的资深人士说,现在只要有购房资格,闭眼随便买都会赚。
股神巴菲特:自己坚决不会在中国买房
今年5月初召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对中国媒体表示自己坚决不会在中国买房。巴菲特给出不在中国买房的理由是,他对中国楼市的游戏规则并不了解。
中国十年来最受各界关注、发展最快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然而,在这个数十倍投资回报的市场上,却没有投资专家巴菲特的身影。难道事实真如巴菲特所说,是由于他对中国的楼市不了解吗?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早在2010年5月,巴菲特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就曾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赌博,而且赌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积地豪赌。”巴菲特正是看清了中国楼市的本质,为了规避风险,才选择不进入。
里昂证券亚洲地区房地产行业研究部主管王艳: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业绩值得期待
中国房地产市场年内将保持微妙平衡,随着开发商拿地的明显增长,料下一波供应会很快跟上。预计今年中国楼市销售量将比去年增长5.6%,全国平均房价年内涨幅在3%-8%之间,一线城市的涨幅将达到20%。
王艳表示,目前中国购房者对房地产的兴趣稳定,房地产需求在支撑销售;加上银行信贷宽松以及对首套房置业者的折扣政策,使得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在这种升温形势下,开发商拿地出现了大幅攀升,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供应会迅速跟上,供需的差距会逐渐缩小。王艳预计,在国五条之后,房地产收紧的措施将比较温和;年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和价格都会温和上涨,销量增幅在5.6%左右,全国房价的涨幅在3%-8%之间,而一线城市的涨幅可能会达到20%。受此提振,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业绩值得期待。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对“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持反对态度
经历过“黄金十年”的楼市,很难再有第二个“黄金十年”。“赚钱”这个词更多是用在投资品上,房地产在最近10年也的确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投资属性,而货币超发、一二线城市聚集过多人口资源等,都是导致这些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房屋的价格对应的是价值,即房屋的居住属性与投资属性。现在房价更多体现的是投资属性,但未来房屋的投资属性在价格中的比例将降低。”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已经执行限购、限贷,很多人已没有购房资格,或者即使有购房资格,贷款难度也很大。不利用贷款的金融杠杆,房屋的投资收益就将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未来某一阶段限购退出,但目前房产税等针对存量环节的税费改革政策出台,投资人持有房屋的成本会大幅攀升。这样,投资人再买房时即使数字显示是房价涨了,但若加上购买时的税费、利息、装修等一系列支出,可能也不赚。
中国人民银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房产税可能在年底前推出,以增加地方ZF独立的财政收入来源
决策层可能在今年年底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作出调整。决策层将采取更合理、更谨慎的调控政策,以防止房地产价格迅速下滑,泡沫破灭。房地产的过快降温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经济问题,因此调控房地产要采取治病救人的方式,不能下猛药。他预计,房产税可能在年底前推出,以增加地方ZF独立的财政收入来源。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今年将有5家左右上市房企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
受投资热捧的商业地产,在被认为是政策避风港的同时,也充满风险。兰德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上市房企的商业地产持有性物业租金收入,一般也只占其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5%,经营利润不容乐观。
宋延庆分析指出,多数企业对今年的市场走势并不乐观,或者谨慎乐观,增长率目标较高的,主要以30亿~100亿级企业居多。他表示,从已披露的今年一季报业绩看,许多企业都实现了销售额、净利润的同比大幅增长。其中,74%的企业完成了全年目标的25%以上。这固然与2012年一季度市场冷淡、基值较低直接相关,但也有翘尾因素。更主要的,其实都想“抢收一季度”。
宋延庆预测,受限于土地储备、去化速度、现金流等因素,在楼市调控严厉的今年,将有5家左右上市房企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这5家房企均为中小型公司。
尚普咨询:商业地产投资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投资仍需谨慎
尚普咨询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指出:未来3—5年将是商业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但风险与机会并存,投资仍需谨慎。
首先,今年上半年,一系列调控政策给整个住宅市场带来挤压之势,对商业地产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具体来说,新国五条政策,以及北京、深圳等地的相应细则,以及卖房征20%个税、单身限购一套、二套房首付70%、项目“限价限涨”等,ZF对于住宅市场的干预力度非常明显。
其次,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需求非常强烈。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将备受关注。各大房地产企业也将着力于开拓二三线城市的相关市场。
再次,商业地产开发周期较快、投资回报率较高,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商业地产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较之趋于规范甚至是苛刻的住宅地产,其卖点及利润还有很大的挖掘提升空间,因此自然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入。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参股并购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商业地产已经成为房地产投资的一大热门,未来几年内商业地产投资的机会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