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周五表示,在通货膨胀压力影响下,应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密切关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中国可能产生的冲击。
中国央行发布的一份关于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的综述文稿中指出,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就美国金融市场问题可能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和防止中国经济过热增长(包括抑制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上涨等)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权衡。
目前中国央行的关注焦点仍然集中在国内经济上面。例会文稿显示,央行将继续实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此次并未使用第二季度报告中出现的“稳健”一词来形容货币政策。第二季度报告称,中国应当继续采取稳中偏紧的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一位新闻发言人周五晚间告诉道琼斯,央行货币政策的大前提仍是采取稳健立场,响应国务院(State Council)今年早些时候所推行的适度从紧立场。
这份文稿已在中国央行网站上发表。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6.5%,创下10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另外当地股市也屡创新高,加大了资产泡沫可能正在形成的风险。
周五发表的中国央行研究局报告称,预计下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还将可能继续快速增长,进而拉动全年GDP较上年增长11.6%,CPI较上年上升4.6%。
中国央行文稿称,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上涨偏快的原因及机理;中国将继续努力使信贷及货币供应量增速维持在合理水平,同时还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
该行重申,中国将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表示,目前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下一步要密切关注此类问题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