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信服务业
第一节全球视角下的电信服务业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血液。1Gartner 预
测,到2003 年,全球信息产业的产值可达53.5 万亿美元,其中电信业对信息产
业产值的贡献达到51%,占据半壁江山。而占据电信业产值四分之三强的电信服
从1971 年的首次世界电信展发展至今,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推动下,
电信业在30 年的历史中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涵盖的范围现在包括:移动和
无线通信、互联网接入服务、传统和新型的电信运营商、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宽带通信、远程接入服务、公司语音数据和图像网络服务。
第七章光电子产业
第一节光电子产业热潮
光电子产业包括了与光电子技术有关的五类产业(具体分类见表7.1)。目
前,世界光电子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700 亿美元,据美国光电子产业振兴协会
预计,这一数字到2003 年将达到2000 亿美元,到2010 年将超过4500 亿美元。
光电子产业将成为21 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商务部指出:“90 年代,全世界的光子产业以
比微电子产业高得多的速度发展,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
21 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
第八章软件产业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信息产业界高度重视发展软件产业,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曲维枝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必须以国家意志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如果
我们不尽快采取得力措施赶上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谈不上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00 年6 月,国务院专门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18 号文,从投融资、技术、税收、出口到收入分配
机制以及采购、软件企业认定、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
对软件产业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18 号文公布以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
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措施和政策,广泛调动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
积极性,有效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中国软件市场和软件行业在2000
第九章中国信息产业的区域分析
中国是一个面积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同中国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分布一
样,中国的产业分布也极不均衡。信息产业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各
个区域的环境差异导致了该产业在空间的分布上更为集中,并形成了若干个集聚
区,并以此构成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
这一部分,我们将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作
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发展优势与劣势进行比较。同时,我们选择了
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西安作为另一个分析样本。这四个样本可以基本上概
括中国信息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一些特点。
我们按照一些选取的指标,对三个信息产业集中地区的产业特点、发展环
境、优势和劣势等进行定性地比较和分析,以便读者能够从中发现三地鲜明的发
特色。
第十章中国政府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一节概述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历史。市场经
济是法制经济,对中国信息产业而言,信息化法律体系确立得进程是艰难的,伴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 年代,而中国的信息产业政策体
系建设则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从最开始的基于军用和民用电信安全与资源分
配、机构与行业管理、初步技术规范与管理等基本规范发展到具有全行业管理与
服务的较开放的法制体系。中国的信息化法制建设又紧跟世界各国信息化法制建
设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