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hr、Herz和Wilkening(2013) 计算机化的权威-分权博弈
10期,固定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角色,每期随机配对。每期权威-分权博弈中向委托人与代理人呈现36张卡片(代表项目),其中一张标有小额正收益的卡片,它被公示给他们,表示他们可以得到的外部收益。另外35张卡片被盖起来了,表示这些项目的潜在价值是需要通过努力(点击翻开)才能够知道,其中有一张红色的卡片表示委托人偏好的项目,即项目1,而一张蓝色的卡片表示代理人偏好的项目,即项目2,其他33张白色卡片都是收益为0的项目。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任务是选择其中一张卡片,表示该项目得到实施,并且获得该项目的收益。根据实验设计,随机选择卡片所获取的收益小于选择外部收益,这可以保证当事人付出足够的努力水平以获取项目价值的信息。
| 阶段1 | 阶段2 | 阶段3 | 阶段4 | 阶段5 | 阶段6 |
委托人: | 分权决策 | 选择 | 信念(策略) | 项目价值显现 | 下级推 荐项目 | 控制方选择项目、收益实现 |
代理人: | | 选择 (策略) | 信念(策略) | 揭示分权
项目价值显现 |
整个实验由六个阶段组成:阶段1,委托人选择是否授权;阶段2,委托人选择自己的努力水平 ,由于此时代理人并不知道授权信息,实验中采用策略方法来确定代理人的努力水平 ,即,代理人选择得到授权时的 与没有授权时的 ;另外,委托人与代理人可以根据成本函数计算所选择的努力水平所要承担的私人成本。阶段3的目的在于诱发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信念,即,在给定集权或授权时,委托人(代理人)预期代理人(委托人)所选择的努力水平分别是多少。阶段4,代理人获取委托人决策权的配置情况,然后,根据与决策权配置相对应的努力水平来确定获取所有项目潜在价值的概率,并由一个随机机制来实现。阶段5,下级向控制方推荐项目。他们可以推荐外部选择或其他项目,不过,代理人并不知道所推荐项目的价值。最后,控制方选择项目,实施项目且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