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10-6 00:15:00
以下是引用nankaiwangzi在2007-10-6 0:09:00的发言:
睡觉了,明天争取想到答案,这题目太有意思了

谢谢!我会给你一个较满意的答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0:15:00
楼上的,我已经有线索了,不过感觉不容易,我要想想,我刚才说的有个问题,就是不影响绝对价格,但是影响了相对价格,所以我说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0:22: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0:03:00的发言:

你想复杂了,多生产没有任何好处因为每一期情况都相同,后期也不会有更多交换筹码,相反你多生产只会降低你已有筹码的价格。多生产只能是为社会做义工。

生产哪能无成本,至少要花时间进去吧,时间有限的,有空为社会做义工,不如自己多休息

从人的需求量入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0:26:00
以下是引用nankaiwangzi在2007-10-6 0:15:00的发言:
楼上的,我已经有线索了,不过感觉不容易,我要想想,我刚才说的有个问题,就是不影响绝对价格,但是影响了相对价格,所以我说错了

等候你佳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0:45:00
不好意思,俺先下了!明天再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6:28:00
我同意M3用4A与M1交换4B,M2自给自足。完全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价格因素在里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19: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5 23:16:00的发言:

对A效用最大时5 3 1,对B效用最大时6 4 2

生产A 1 3 5,B 2 4 6

好吧,均衡下AB之间只能用同一比率交换,设交换比率为A:B=1:x,相对价格Pa=1,Pb=x

M1的收入1Pa+2Pb

M2 3Pa+4Pb

M3 5Pa+6Pb

M3 1Pa+2Pb就满足了 然后剩余4Pa+4Pb送给社会

然后M2满足了(M2恰好自给自足),多余的送给M1

然后M1恰好满足

估计你就是这么解的

问题是M3最能干,满足时的需求最小。那M3凭啥干那么多?他就不会少干点?他适当少干,多休息,因为它需求最少,他必然能通过交换满足自己,既满足自己又能多休息,多爽

闲暇也能带来效用的





完全忽视我17楼的存在

编辑后,引用之。。。

然后我也给你出个题目,

还是M1M2M3他们对某种物品A的每天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5、3、1,而他们对物品A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1、2、3;他们对某种物品B每天的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2、4、6,而他们对物品B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3、2、1。他们该咋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8:22: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35:00
以下是引用freddie83在2007-10-6 6:28:00的发言:
我同意M3用4A与M1交换4B,M2自给自足。完全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价格因素在里面.

我想了解的是你的依据是什么?我不是要一个答案,而是要一个分折过程!麻烦你给论证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38:00

比较优势原理

M1在生产B上有比较优势

M2在生产A上有比较优势

因此二者分工生产,通过贸易使两人都得到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40: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8:19:00的发言:

完全忽视我17楼的存在

编辑后,引用之。。。

然后我也给你出个题目,

还是M1M2M3他们对某种物品A的每天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5、3、1,而他们对物品A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1、2、3;他们对某种物品B每天的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2、4、6,而他们对物品B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3、2、1。他们该咋整?


哈哈!老兄早!

俺不是忽视17楼的存在,而是那种分折扯得有点远了。

你给我出的这个题目,不就是与我类似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41:00
以下是引用fpeafpea在2007-10-6 8:38:00的发言:

比较优势原理

M1在生产B上有比较优势

M2在生产A上有比较优势

因此二者分工生产,通过贸易使两人都得到满足

以下是引用freddie83在2007-10-6 6:28:00的发言:
我同意M3用4A与M1交换4B,M2自给自足。完全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价格因素在里面.
你们忽略了:按M3的需求和生产能力,他根本不用自己生产那么多,自己自足,然后通过闲暇获得更大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8:44:00
以下是引用fpeafpea在2007-10-6 8:38:00的发言:

比较优势原理

M1在生产B上有比较优势

M2在生产A上有比较优势

因此二者分工生产,通过贸易使两人都得到满足

怕大家更解不了,己经说明三个人的生产率是一定的了,所以不考虑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9:36:00
以下是引用fpeafpea在2007-10-5 20:36:00的发言:

M3用4A和M1换4B,

不好意思,打错两处

可能你忽略了成本,一定没做过生意!!排除成本因素你就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09:43:00
以下是引用hengxinyuan在2007-10-6 9:36:00的发言:

可能你忽略了成本,一定没做过生意!!排除成本因素你就对了.

在特定时空、每个人的生产率固定,其实就是排除成本因素,这是为了使这道题简单点,不然,它更无人能解了。但我不是要答案而是要分折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0:09:00

需求 M1/5A 2B 生产率 1A/ B6

M3/1A 6B 5A/2B

M1和M3都出现了需求与生产的极度不平衡,这时需要计算的是A和B的生产成本即生产4A和4B成本消耗,是削减B的生产投入A中亦或是和M3建立生产协作关系,如果于M3建立生产协作关系会给双方带来什么利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0:33:00
以下是引用hengxinyuan在2007-10-6 10:09:00的发言:

需求 M1/5A 2B 生产率 1A/ B6

M3/1A 6B 5A/2B

M1和M3都出现了需求与生产的极度不平衡,这时需要计算的是A和B的生产成本即生产4A和4B成本消耗,是削减B的生产投入A中亦或是和M3建立生产协作关系,如果于M3建立生产协作关系会给双方带来什么利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你的分折又迈进了一步,但未切中要害,因为后面的考虑多余。

关于投入成本的提示:三个人的生产力(即对物品A、B的产量)时间成本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或边际产量为零:即在一天内、它们所有的物资投入当达到他们各自的平均生产率后产量为零,不能再增加了)。

或再参看修改过更详细的1楼吧。

再接再劢!

[em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22:00

提示:无过不及,以致中和!

这个题目不仅要考虑个人的最化决策同时也要符合整体的最化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1:26: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6 8:40:00的发言:

哈哈!老兄早!

俺不是忽视17楼的存在,而是那种分折扯得有点远了。

你给我出的这个题目,不就是与我类似的吗?

说我扯得远了,那就说出来哪里扯远了

不类似的,你给的生产条件全力生产大家恰好爽够,我给的条件大家不能爽够。

另外我要问你的是凭啥M3要全力生产,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无偿贡献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11:29: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01: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11:26:00的发言:

说我扯得远了,那就说出来哪里扯远了

不类似的,你给的生产条件全力生产大家恰好爽够,我给的条件大家不能爽够。




另外我要问你的是凭啥M3要全力生产,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无偿贡献社会?


我这不过是想把问题简单化而己!其实M3也不一定要全力生产,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无偿贡献社会,他一样东西是多生产了,但也有一样东西却是少生产了,社会也不要他无偿贡献,其实答案一目了然,用小学水平的数学(甚至用一年级的加减法则即可)都能解决![em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10: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6 12:01:00的发言:


我这不过是想把问题简单化而己!其实M3也不一定要全力生产,把多生产出来的东西无偿贡献社会,他一样东西是多生产了,但也有一样东西却是少生产了,社会也不要他无偿贡献,其实答案一目了然,用小学水平的数学(甚至用一年级的加减法则即可)都能解决![em07]

仔细看了下,你居然改了1楼的题目了!

请用您的西方经济学分折这道题

①有3个人,他们的名称分别是M1、M2、M3;

②在特定时空内他们对某种物品A的每天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5、3、1,而他们对物品A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1、3、5;他们对某种物品B每天的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2、4、6(6、4、2),而他们对物品B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6、4、2(2、4、6)

③也就是说:M1的生产率每天分别可以生产1A、6B;M2的生产率每天分别可以生产3A、4B;M3的生产率每天分别可以生产5A、2B;

④我们假定M1、M2、M3三人手中的物品A或物品B是同质的,暂且保质期都相等。

⑤物品A或物品B的效用是不能替代的。

请问这三个人怎么做才能使大家都满意呢?同时,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红字是你改动之前的样子吧

连题目都修改,足以说明你自己都糊里糊涂

改过后,M1和M3正好自愿交换,大家都爽

不过你就不觉得这种“正好”实在太凑巧了吗?如果B的生产力没有6 4 2, 只有3 2 1怎么办?

你说我在37楼仿造的例子和你原例无差别。差别大了,你的原例没有一种产品是稀缺的,我给的例子至少一种产品是稀缺的

没有稀缺性还谈什么经济学,没有稀缺性那是共产主义理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12:18: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26: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12:10:00的发言:

仔细看了下,你居然改了1楼的题目了!

请用您的西方经济学分折这道题

①有3个人,他们的名称分别是M1、M2、M3;

②在特定时空内他们对某种物品A的每天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5、3、1,而他们对物品A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1、3、5;他们对某种物品B每天的的需求标准量(达到最大效用的量)分别是2、4、6(6、4、2),而他们对物品B的生产率每天分别是:6、4、2(2、4、6)

③也就是说:M1的生产率每天分别可以生产1A、6B;M2的生产率每天分别可以生产3A、4B;M3的生产率每天分别可以生产5A、2B;

④我们假定M1、M2、M3三人手中的物品A或物品B是同质的,暂且保质期都相等。

⑤物品A或物品B的效用是不能替代的。

请问这三个人怎么做才能使大家都满意呢?同时,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红字是你改动之前的样子吧

连题目都修改,足以说明你自己都糊里糊涂

改过后,M1和M3正好自愿交换,大家都爽

不过你就不觉得这种“正好”实在太凑巧了吗?如果B的生产力没有6 4 2, 只有3 2 1怎么办?


没有呀!我补充了一些条件使自己的说明更清楚,数字无改变,是你一直看走眼了。

这种“正好”与凑巧是俺故意让你们看到的,我不要直接答案,而是要分折过程,或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公式。在明白这个之后,数字就是较次要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32: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6 12:26:00的发言:

没有呀!我补充了一些条件使自己的说明更清楚,数字无改变,是你一直看走眼了。

这种“正好”与凑巧是俺故意让你们看到的,我不要直接答案,而是要分折过程,或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公式。在明白这个之后,数字就是较次要的了!

好吧,我眼花了

那你说B的生产改成3 2 1之后咋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33: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12:10:00的发言:

你说我在37楼仿造的例子和你原例无差别。差别大了,你的原例没有一种产品是稀缺的,我给的例子至少一种产品是稀缺的

没有稀缺性还谈什么经济学,没有稀缺性那是共产主义理想


你在37楼仿造的例子和原例对我来说应该无多差别。我这个例子正好也是了说明稀缺的相对性方面,即有时的确是相对于认识的境界差异而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36: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6 12:33:00的发言:


你在37楼仿造的例子和原例对我来说应该无多差别。我这个例子正好也是了说明稀缺的相对性方面,即有时的确是相对于认识的境界差异而言。

扯那么多干什么,你的例子我解了,就是M1和M3交换,正好大家都爽够

我仿制的例子你还没解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41:00

首先对昨天产生的两点错误做一下说明:

第一:考虑了相对优势,这个的问题就是相对优势是在A和B的生产过程受到干扰的时候提出的,即相对优势的相对说的是M中某一个人自己生产A和B的优势,而这题目考虑的是相对价格,是M中3个人的问题.

第二:当M中两个人的产量假设是固定量Y的,那第三个人在多生产其中某产品,确实会使其已经生产的每一个产品贬值,但是有些数学知识的会知道NX/(NX+MY)中是N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虽然第三个人都生产使他的产品每一个都贬值,但是如果三个人总购买了为1,那其总的购买力却在三个人中上升了

开始说的分析过程了:

做下规定M1(x,y)表示M1生产x个A和y个B,同时x和y都是大于零小于其最高生产能力的数值

第一步:大家是否有人生产,看似废话,但是确实是我思路的一部分,答案是会的,因为生产即使不交换也会比不生产效用高

第二步:M2会生产的话,那B会生产多少,下面有2种情况:

1)生产但不交换:

1.生产的小于M2(3,4)

2.生产数量刚好M2(3,4)

显然是第二种占优

2)生产并且交换:

1.生产的小于M2(3,4),此时的理由是M2的某产品有相对价格优势或者两种产品都有相对价格优势.先否定两种产品都有价格优势的说法,就是说一个A可以换2个B并且一个B可以换2个A,那此时显然生产M2(2,3)并且通过上面的规则各交换一个A和B也能达到M2(3,4),但是由于一价原则规则不能成立.再来否定某种产品有相对价格优势的说法,否定此条件是因为他的最大产量和最大效用的需要刚好相同,这也是先分析M2的理由,此时不管M2是用A换B还是B换A,都会是M2中的A或B数量小于最大的效用数量

结论:M2只有M2(3,4)才是符合事实的.

第三步:M1和M2会生产多少?

首先:M1(1,2)和M3(1,2)一定是最低标准,占优于任何比此数量的生产组合.因为只要比此数量小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都会增加其效用

再次:在此基础上他们会多生产多少用于交换增进效用?

看下面的矩阵,假设此时M1(m,n),M3(a,b),注意,此时从上面分析出发M1只能生产B了,M3只能生产A了

M3\M1 M1(m,n+1) M1(m,n)

M3(a+1,b) (k,k) (0,k)

M3(a,b) (k,0) (0,0)

关于矩阵的说明,第二行第二列的(0,0)是由于没有人多生产所以不会有效用增进,第一行第二列和第二行第一列的(0,0),此时只有一方多生产,比如M1多生产一个B而M3不生产A,不能改变其交换后的效用,但是由于M1中B的相对价格降低,M3反而可以买更多.小结一下,只有同时生产才是博弈的均衡解.

注意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n+1和a+1,而不是n+2或者a+2,因为n+2可以分解成n+1和n+1+1两步思考

最后,我们首先里面的分析已经确定了博弈的起始M1(1,2)和M3(1,2)了,那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停止的问题了,由于从我们把n+2分成两步可以知道我们每次分析加1的情况即可,也就是我们博弈矩阵的问题,结论是每一次同时加1,直到某一方不能在加为止,也就是M1生产B和M3生产A超过保留数量M1(1,2)和M3(1,2)用于交换的生产产量时谁先达到最小值的问题

M1生产B是6-2=4,M3生产A是5-1=4

综上所有所述结果是M1(1,6),M2(3,4),M3(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42: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10-6 12:32:00的发言:

好吧,我眼花了

那你说B的生产改成3 2 1之后咋整?

我己说过暂不能公布的。但至于老兄你,看那么想知道答案,再给点提示,还俺记得跟你说过杯子与水的例子吧?换种思路你会想出来的,不要局限于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45:00

首先对昨天产生的两点错误做一下说明:

第一:考虑了相对优势,这个的问题就是相对优势是在A和B的生产过程受到干扰的时候提出的,即相对优势的相对说的是M中某一个人自己生产A和B的优势,而这题目考虑的是相对价格,是M中3个人的问题.

第二:当M中两个人的产量假设是固定量Y的,那第三个人在多生产其中某产品,确实会使其已经生产的每 一个产品贬值,但是有些数学知识的会知道NX/(NX+MY)中是N的增函数,也就是说,虽然第三个人都生产使他的产品每一个都贬值,但是如果三个人总购 买了为1,那其总的购买力却在三个人中上升了

开始说的分析过程了:

做下规定M1(x,y)表示M1生产x个A和y个B,同时x和y都是大于零小于其最高生产能力的数值

第一步:大家是否有人生产,看似废话,但是确实是我思路的一部分,答案是会的,因为生产即使不交换也会比不生产效用高

第二步:M2会生产的话,那M2会生产多少,下面有2种情况:

1)生产但不交换:

1.生产的小于M2(3,4)

2.生产数量刚好M2(3,4)

显然是第二种占优

2)生产并且交换:

1.生产的小于M2(3,4),此时的理由是M2的某产品有相对价格优势或者两种产品都有相对价格优 势.先否定两种产品都有价格优势的说法,就是说一个A可以换2个B并且一个B可以换2个A,那此时显然生产M2(2,3)并且通过上面的规则各交换一个A 和B也能达到M2(3,4),但是由于一价原则规则不能成立.再来否定某种产品有相对价格优势的说法,否定此条件是因为他的最大产量和最大效用的需要刚好 相同,这也是先分析M2的理由,此时不管M2是用A换B还是B换A,都会是M2中的A或B数量小于最大的效用数量

结论:M2只有M2(3,4)才是符合事实的.

第三步:M1和M2会生产多少?

首先:M1(1,2)和M3(1,2)一定是最低标准,占优于任何比此数量的生产组合.因为只要比此数量小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都会增加其效用

再次:在此基础上他们会多生产多少用于交换增进效用?

看下面的矩阵,假设此时M1(m,n),M3(a,b),注意,此时从上面分析出发M1只能生产B了,M3只能生产A了

M3\M1 M1(m,n+1) M1(m,n)

M3(a+1,b) (k,k) (0,k)

M3(a,b) (k,0) (0,0)

关于矩阵的说明,第二行第二列的(0,0)是由于没有人多生产所以不会有效用增进,第一行第二列和第 二行第一列的(0,0),此时只有一方多生产,比如M1多生产一个B而M3不生产A,不能改变其交换后的效用,但是由于M1中B的相对价格降低,M3反而 可以买更多.小结一下,只有同时生产才是博弈的均衡解.

注意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n+1和a+1,而不是n+2或者a+2,因为n+2可以分解成n+1和n+1+1两步思考

最后,我们首先里面的分析已经确定了博弈的起始M1(1,2)和M3(1,2)了,那问题就是什么时 候停止的问题了,由于从我们把n+2分成两步可以知道我们每次分析加1的情况即可,也就是我们博弈矩阵的问题,结论是每一次同时加1,直到某一方不能在加 为止,也就是M1生产B和M3生产A超过保留数量M1(1,2)和M3(1,2)用于交换的生产产量时谁先达到最小值的问题

M1生产B是6-2=4,M3生产A是5-1=4

综上所有所述结果是M1(1,6),M2(3,4),M3(5,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47:00
边吃边写的,有错误请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47: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6 12:42:00的发言:

我己说过暂不能公布的。但至于老兄你,看那么想知道答案,再给点提示,还俺记得跟你说过杯子与水的例子吧?换种思路你会想出来的,不要局限于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

真扯,你要别人表达意见,你却说你自己的意见不能公布,不管别人怎么表达,你都说让别人去参考你的只言片语,而你又不说你那只言片语到底是个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6 12:53:00
改了其中一个错误,M2会生产的话,那M2会生产多少,中把M2写成B了
还有一个错误,第一行第二列和第二行第一列的(0,0),应该一个是(0,k)一个是(k,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